近日,一则“高校老师让学生自己砸手机,不砸手机就挂科”的新闻被热传,据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女生上课看手机,被任课老师要求当场砸碎,称不砸就让其挂科,女生只好砸碎手机。事发后,引发各方争议。最后,校方要求老师照价赔偿手机。昨天(4月18日)有同学向荔枝新闻投诉称:淮安某中学也有老师砸手机的事情发生,而且不止一次。已经砸了至少9部手机了。
9部手机被砸 6名老师参与
爆料的网友称,自己是淮安某中学高中的一名学生。他们年级有多位同学手机被班主任砸坏。这位小草(化名)同学表示,清明假期返校后,高二年级各班班主任加大“查手机”的处罚力度,目前,同学们有9部手机被砸,有的是老师让学生自己砸的,也有的是老师亲自动手砸。被砸的手机有vivo,魅族、红米、以及苹果iPhone6。
手机被砸后,有同学自感违反规定“理亏”,但也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赔偿,小草同学称,“针对要求赔偿的呼声,4月17日早上高二年级的老师专门在广播里公开说:不准家长来向老师索要赔偿!”
据小草同学介绍,他的一位小铃(化名)同学在语文课上玩了手机,被窗外巡视的王姓老师看见,该老师一把推开窗户,打了小铃两个耳光,之后把手机没收。“当时他都被打蒙了”。记者随后联系了小铃同学,但碍于学校压力,他拒绝对此回应。据同学们反映,砸学生手机最多的是一名张姓老师,不过最近张姓老师查到手机后都归还了,但同学们担心今后会不会再砸。据高二年级同学反映,共有化学、政治、物理、英语、数学5门课的6名老师参与过砸手机,有一个班级学生带的苹果iPhone6手机不但被砸,还被挂在教室里“展览”,以儆效尤。
还有同学称,该校一直以来管理严格,曾有某班班主任要求不准带足球、篮球到学校。结果有学生偷偷带足球到校被发现后,足球被老师用刀现场划坏,据该同学的社交软件里介绍:足球被划了13刀。这件事情似乎对该同学的心理打击也不小,在文中他写道:“是谁扼杀了我的梦想?”
还有同学称,该校晚上禁止学生回家吃饭,晚上9点50才放学。“不能玩手机,不能玩足球、篮球,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真的很累,很压抑,有时候家长还觉得老师管教严厉是对的,老师怎么样都是对的,就连砸手机,有的家长觉得也是对的”。一位同学非常悲观地跟荔枝新闻记者说。
校方:不给带手机是规定 砸手机不知情
那么,该校究竟有没有出现老师砸学生手机的事情呢?记者联系了该校教务处。接电话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确有不允许带手机的规定。但是按照规定,发现学生带手机,老师予以没收,之后应该归还给学生。至于何时归还手机,她表示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规定,自己不清楚,也没有听说过砸手机的事。她建议记者拨打校办电话咨询。校办的一位李老师告诉记者,教务处解释的规定属实,因为带手机到学校学生上课容易分心。至于何时归还手机给学生,他表示,应该是很快就能还给学生。当记者询问是否知晓有老师砸手机时,李老师表示没有听说。随后他记下了学生所反映的6位涉嫌砸手机的老师姓名,表示将予以调查和处理。截止发稿,记者尚未接到李老师的回复。
如此管教合适吗?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发现该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高考成绩一直稳居淮安市前列,还培养出多名极其优秀的学生。因成绩突出,学校还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十多所著名高校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但高升学率的背后是否隐藏着管理的难题?
江苏德善律师事务所的赵小宝律师告诉记者,老师砸手机侵犯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必须赔偿,并且老师这么做也有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应该给予处罚。
南京心理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老师砸手机的行为不单单是对个人财产的侵害,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一切看似不利于学习的东西统统给予抵制,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些老师可以说是在某种焦虑情绪下产生的逆常反应,砸手机是一种极端的手法,简单粗暴。”在张纯看来,老师这么做所带来的最大危害是,教会了学生“简单粗暴”,“学生总是受到老师这样的‘威胁’,你如果不怎么样,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训。长此以往,学生今后也会采取同样的思路去对待他人,这是非常可怕的,老师是起带头作用的,要让孩子走正路。”
南京心理干预中心主任 张纯
张纯表示,自己去过很多苏北的学校,学校封闭管理之严让很多孩子都倍感压抑,“看手机或是玩足球、篮球,其实是一种情绪或者青春期旺盛精力的一种释放,孩子们天天被关在教室里看书压力很大,偶尔看一下手机,阅读下手机小说,放松下情绪,这有什么错吗?这有什么不可以呢?”张纯补充道。
压抑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张纯告诉记者,近年来,学生跳楼等一些极端事件逐渐增多,青春期的孩子受到校园环境影响是最多的,如果学业等压力无法排解,也没有专业心理指导,他们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心理上会扭曲,容易造就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张纯认为,如果想让“砸手机”这样事情彻底消失,根本解决方法还是多提倡素质教育,让孩子能走出教室,多看一看美好的大自然,让他们的身心灵得到放松和解压。
结语:在升学就业的高压之下,老师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老师砸手机的目的也许并没有恶意,反而是一种“善意”。但“善意”不代表就合理或是合法。引导孩子做合法公民可能比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更加重要。
追踪报道:为砸学生手机老师动用金属探测仪 老师奇葩还是学生调皮?
追踪报道:独家追踪:校方责令砸手机老师道歉并赔偿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