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江苏省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非常忙碌。工作之余,他不断打磨提案,为参会做着准备。今年两会期间,他将聚焦我国湖库的生态安全,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今天的《带着调研上两会》,我们来和张甘霖委员聊一聊。
从寒冷的青藏高原到炎热的海南岛,深耕水土资源研究领域30多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川河流,研究成果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常年在田间野外奔走,除了太湖、巢湖等重点湖泊外,张甘霖还十分关注面广量大的水库、坑塘。他告诉记者,我国湖、库、塘、圩只占国土面积约1.35%,但在安全供水、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受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塘圩出现了萎缩乃至消失的情况。“ 很多小的塘圩消失了, 它原本可以消纳很多污染物, 一些湖泊周边的湿地也在消失,它的生态功能也就随之下降。”张甘霖说。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张甘霖召集单位的研究人员一起,就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研讨,并将建议、对策细致地记录下来,补充到自己的提案中去。他表示,我国湖库塘圩数量众多,但存在底数不清等问题,应尽快开展全国湖库塘圩资源环境普查,建立基础数据库:“普查不仅仅是了解湖库数量的多少,还要进行全面的‘体检’,对水环境、水生态,还有底泥等进行系统调查,因为这些都会进入水生生物的食物链中。依托这些,我们就可以对全国重要水体、水面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形成完整的清单,为利用和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在摸清全国湖库塘圩家底的情况下,张甘霖还建议,要开展生态系统自身完整性、稳定性的生态安全评估工作,确定现状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湖库塘圩管理对策和保障措施。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新一届全国政协新增了环境资源界别,张甘霖和其他84位来自环保、能源和资源等专业背景的政协委员将群策群力,共同围绕绿色发展建言献策,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张甘霖看来,设立环境资源界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让从事环境资源工作的委员们更感责任重大。“我肯定还是要继续学习,既向老委员学习,还要向同行的其他委员们学习。我也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水土资源方面的一些专业特长,能够为国家在环境资源领域,特别是水土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记者手记】
想和张甘霖委员约采访并不容易。他日常既要做课题研究,辅导学生科研,还要带领全所围绕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开展科技攻关,处理所内的大小事务,总是要在办公室待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
那些在别人看来非常枯燥的河流土壤,在张甘霖眼里却极具魅力。谈起自己的水土资源研究,他总是滔滔不绝,热情满满。他说正是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感、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追求”,推动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孜孜不倦。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里的“新兵”,张甘霖要以做科研的精神履职尽责,精心打磨出高质量提案,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