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以来,“晴热高温”牢不可破,中暑率显著上升。今天(8月10日),南京市急救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从8月1日到8月9日晚24时,共接到了172例中暑报警,日均20人中暑。那么到底怎么防暑治暑呢?
记者从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南京中暑报警数据不断刷新,下午2点左右是接到警情最多的时间段,中暑的人群主要是一些户外工作者等。
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管理科医生李泽慧介绍,“中暑的人群中包括递小哥、外卖小哥等在户外从事高温行业的。还会有一些室内的,主要是靠近热源的,比如面包房的烘焙师,一些冶金人员,还有测核酸的工作人员,他们穿着防护服也是很热的,还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
李医生表示,中暑可呈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极大,死亡率超过50%。一些轻度的中暑不及时处置有可能发展成为热射病。因此,在中暑后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李医生介绍,“发现有人中暑了,首先把人带到阴凉通风地方,通过与其交流判断意识,如果能对答,状态比较好;如果说话意识不清,可以拍拍双肩,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意识出现了模糊,就要及时拨打120,联系医务人员。”
在等待专业救援的同时,可以先进行一些降温处理。李医生示范,“可以解开患者的衣服增加散热,身边有淡盐水,可以少量多次喂食淡盐水,如果有条件的买一些冷饮、冰块,放在大动脉处,两边的腋下,还可以放在额头上,让患者比较舒适。如果情况严重,出现了休克状态,可以适当抬高头部和双腿。”
在患者的体温降到38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在有意识的时候补充水分,注意避开一些误区。
李医生提醒,“中暑就想到很热,会想到喝很冰的东西,快速降温,这个不建议。大量喝冰的或者含酒精的饮料,会导致胃痉挛,大量的喝白开水我们也不建议,中暑代谢的时候会把钠给代谢出来,大量喝白开水会导致身体电解质的紊乱。”
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可以帮助预防中暑,但在中暑发生后,能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此外,提醒市民在室内和晚上都可能发生中暑,因此也不能放松警惕。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