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融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江苏努力践行“适合的教育”的理念,而融合教育正是推动“适合的教育”的一个有效支点。
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较为完备的融合教育发展体系。大多数残障孩子进入普通班,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正在上一堂特殊的体育课,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跟着体感游戏进行跑步等肢体运动,他们中多数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这样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在全省有近3000个。
“传统体育课里特殊学生会有很多小问题,不想动、害怕动、想跑又不会跑。”体育教师黄娟说,“通过体感游戏介入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将他们慢慢引导到普通学生体育课堂里。可喜地看到,他们在课堂里有了笑容,有了积极性,还和同学们成为了好伙伴。”
作为一所普通学校,光华东街小学有多位随班就读孩子。
学校通过引入科技互动手段和评测系统,为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比如,为智力障碍的孩子单独授课;对自闭症孩子,根据他们在数学、艺术等方面兴趣点培养特长。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几名特殊教育需求学生正在科技编程音乐课。
学校以“课上有指导、课后有辅导、作业个性化、考试特色化”的方式,让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更好地融入校园。
“一部分孩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成为学校大队委,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他自己也充满了自信。”光华东街小学副校长张淑芳介绍。
早在2018年底,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江苏从顶层设计层面,对融合教育发展做出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目前,全省已形成特殊教育需求学生可以有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的融合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送教点、送教上门等4种教育形式。其中,送教上门是保障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举措。
何义红是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送教上门,是何义红和同事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最远的路程大概100多公里,老师开车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吧。这些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有些是脑瘫,有的是唐氏综合征,有的是智力残疾。”何义红说。
小涵从小患有唐氏综合征,每隔两个星期,何义红就会和同事送教上门。数字认读,颜色分辨,积木拼搭,还有基本的日常对话,两个多小时的教学,小涵学到了知识。
“很感谢老师的帮助,孩子能往前走那么小小的一步,我们就觉得心里面非常开心。”小涵妈妈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落下。”江苏省印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工作意见》,对全省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确定、送教服务要求、人财物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
江苏省各地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通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五年来,镇江市累计对112名重度残疾学生进行送教,组建了8支送教队伍,参与送教的教师、康复人员、志愿者等达500多人。
“非常感动,我也想不到老师能坚持送教上门5年,我外孙现在也学了不少东西,本来都不怎么会讲话的。”镇江特殊儿童凡凡的家人说。
目前,全省义务教育段共有送教上门重度残疾学生5158名,占义务教育段残疾学生总数的12.9%。各学段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学生占该学段残疾学生总数的80%以上,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建华 徐明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