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外地来南京的小李,突然接到同学电话称,有急事需要借一笔钱。小李很谨慎,通过与对方视频确认是同学本人,就放心地把钱转了过去。可没想到,小李还是被骗了。民警判断,小李很可能遭遇了AI换脸骗局。其实啊,手机应用商店里有不少类似的换脸APP,玩起来很新潮,但背后的风险,你得知道。
视频确认是"本人"仍被骗 女子疑遭"换脸"
小李突然接到同学小王的电话,称家人生病了,急需借一笔钱。小李很谨慎,通过视频确认了对方就是小王本人,才放心地把钱转了过去。没想到还是被骗了。
小李的母亲宋女士介绍道,对方要3800元,我那个卡里没那么多,我就先转了3000元,然后再转800元就转不过去了,然后我就觉得好像被骗了。
小李赶紧跟同学小王核实情况,这才知道,小王的QQ疑似被他人盗用。而小李在视频中看到的小王,很可能被人做了手脚。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五老村派出所民警张子旭介绍:“很可能就是犯罪分子得到了小王的一些信息,比如她的面部照片啊,通过AI换脸技术,找一段在医院里的视频,把小王的脸切到医院实际拍视频那个人的脸上。”
记者体验:多款APP可轻松换脸 部分还原度较高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以"换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不少App可轻松实现换脸功能。这些App都含有明星、网红、古装、cosplay等模板,用户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模板,既可图片换脸,也可实现视频换脸。
江苏台记者沈灿表示:“一番体验下来,我发现目前的换脸APP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用户上传的面部照片,进行局部裁剪和羽化,直接放入需要的背景中,这样的还原度就比较高;还有一种,是软件会自动抓取用户的面部特征,放入到剪辑好的视频或图片中,这样的还原度就比较低。”
虽然有些App会非常"谨慎"地在视频或照片上,打上"保护模式"的字样,还会在上传照片时进行人脸验证,宣称"为了隐私安全,无法保存和分享",但大多数App并无水印、也没有侵权分享安全提示,可以轻松下载到手机中,也可在各大社交平台进行发布。
法律专家:是否取得肖像权人同意是关键
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法典》第1019条就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邱鹭风表示:“如果你是利用其他公民的面部信息,不管是娱乐或者是犯罪,都可能涉及到民事侵权责任、刑事责任,还有就是行政责任,那么如果是提供这些手段,比如说提供APP,那么提供这个便利的这些平台,如果说他们违反了网络信息方面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那么就可能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生物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它不像身份证,丢了可以挂失。大家在面对"AI换脸"这个新事物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游戏,不要轻易授权,要警惕背后的风险。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沈灿 章健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