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偶遇”中秋,为期8天的旅游小长假即将开启。今天(9月29日)上午,扬州沿湖国庆中秋渔文化旅游欢乐周宣布开幕,这是在全面推行退渔还湖渔民上岸之后,当地渔民搭台唱戏,共同打造的特色渔文化欢乐周;渔民们的幸福生活也将再现这个“国家级最美渔村”的特色旅游季。
谈春红和谢明霞都是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黄珏社区的居民,在当天的渔文化欢乐周开幕式上,她们作为助演嘉宾带来了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的表演。这几年,她们带着板凳龙在全国多个地区巡演,手上的板凳龙也从最初的三条变成如今的九条。板凳龙长度不断增加,背后是自己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能够在家门口为乡亲们表演,她们显得格外开心。
“我们老百姓玩得肯定高兴,心情就不一样了。以前,天天在家打牌,腰酸腿痛,现在‘玩龙’心情都好了。”扬州方巷镇黄珏社区居民谈春红见到记者,如数家珍。
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过去,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渔花子”村,外界有两句顺口溜形容沿湖村--“鱼死了闭不起眼,渔民挣钱用不到晚”“呆男不娶渔家女,傻女也不嫁渔家汉”,沿湖村可以说是当地经济基础最薄弱、地理位置最偏僻的“穷村”。
在现场表演的节目单上,有一个沿湖村的特色表演民俗舞蹈《大湖船》。沿湖渔民把昔日下湖捕鱼的劳动场景经过整理创作,搬上了舞台。参加表演的马明凯家中几代人都生活在邵伯湖边,退渔还湖初期他还对将来的生活表示担心,但通过政府扶持介入,沿湖村每户居民都领到自己的宅基地,还有上岸补贴,他也在村中建起了自家的新房。
“渔民上岸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渔民的文化程度是有限的,渔民担心上了岸以后,没有合适的工作,现在就是我们年轻人也在自己创业。”马明凯说。
同样参加《大湖船》表演的陈玉兰。在退渔还湖之前,她家几代人都是捕鱼为生。现在,她和弟弟一起利用原有的大船,结合当地渔文化搞起了特色农家乐。相比以往的“瓢泊的生活”不说,现如今,通过农家乐她每年都能有十几万的收入。
从2007年开始,沿湖村启动渔民上岸定居工程:由村里填滩筑基,提供居住用地和统一设计,为想上岸安家的渔民创造条件。十多年过去了,邵伯湖依然碧波荡漾,而沿湖村却大变样,今年沿湖村全面加速退渔还湖的速度,仅在今年就完成了279户渔民上岸,在10月15日之前,沿湖村所有渔民都将全面上岸。
依托良好的湖泊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渔文化,沿湖村正在逐步发展成为集渔业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新渔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最美渔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等多项称号。沿湖村如今的变化,和当家人刘德宝密不可分,但在刘德宝的心中,他还有更长远的规划,他说,渔民上岸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打造渔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他给沿湖村制定的锦囊妙计。
“我们积极地做好退渔后的转型工作,重点是我们想把退渔的这些渔民要在退的过程当中,要他们能够有事情做,能够既要退得出,同时也要能够在发展上不停步,这个是我们根本的目的。”刘德宝说。
邗江区方巷镇党委书记仇震介绍,10月1日至8日,沿湖欢乐周每天都将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娱活动,游客可看达人秀渔技、听传统打渔令、品舌尖上渔味、享多元化渔趣,探寻渔村特有的渔家文化和风土人情,感受渔家人热情友善、淳朴敦厚的待客之道。
“我们诚挚地邀请大家携家人、携亲友,来方巷沿湖品美食、观美景、赏非遗,体验渔家乐趣,留下美好记忆,多多宣传推介方巷,让沿湖村成为‘市民下乡、游客向往’的目的地、首选地。”仇震现场推介,越说“越来劲儿”。此外,沿湖村重点打造项目——渔文化展示馆也将在10月1日揭牌,该馆通过图文展板、老旧物件等,向世人呈现独特而又迷人的渔文化。
(来源: 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余乐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