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深秋,丹枫似火,灿若凝霞。素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称的栖霞山,正迎来一年最美好的时节,也孕育着最斑斓多彩的发展蓝图。11月14日,《栖霞胜境》2019南京·栖霞山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了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规划。
本周,海内外专家“对话”栖霞山,“红枫艺术之夜”点亮夜空,“栖霞胜境”IP全新开启……
文化铸魂,重塑“栖霞胜境”IP
已入深秋,栖霞山“赏枫”客流如织。作为中国四大赏枫名山之一,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背后是栖霞人的久久为功、推陈出新。据介绍,根据林相设计,栖霞山近五年来,先后补种红叶树种达5万株。景区内涵不断升级,陆羽茶庄、天街等一批景点初步建成,“北香山,南栖霞”正成为全国闻名的赏秋品牌。
栖霞不止是风景绝佳处,更是一座厚重文化名山。近年来,栖霞山景区不断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根据史料记载,陆续恢复了始皇临江处、陆羽茶庄、桃花扇亭、小营盘等景点。发掘栖霞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了凡四训》文化内涵,将陆续建成半馆中草药文化园、乾隆御花园展厅和了凡文化园等一批文化景点。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一个全新的“栖霞胜境”IP正在开启。时值第十九届栖霞山红枫艺术节举行,栖霞山管委会将聘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栖霞山文化顾问。11月16日,南京大学、栖霞区政府和南京市文旅局联合举办2019’中国·南京“一带一路”视野中的栖霞文化高峰对话,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节、文化专家代表与会。11月16日晚,将举行2019’中国·南京栖霞山红枫文化艺术之夜,通过“山水栖霞”“人文栖霞”“智慧栖霞”三大篇章,将立体描绘“栖霞胜境”的全新形象。
“栖霞胜境”这一久负盛名的金陵印象,正不断生发出新的内涵。首届“品读栖霞山 感同金陵史”的楹联征集活动,从5000余幅应征作品中选出76个佳作;首届“栖霞胜境”新诗词大赛正在进行之中,景区将设“诗词碑廊”展示新篇佳作与历代优秀诗词;栖霞山与《大众摄影》杂志联手,已启动首届“栖霞胜境”摄影大赛;结合栖霞山独特的地质文化,开发地质文化研学游活动;依托“栖霞宝藏”,开展玉佛楼珍宝展、古籍特展;正在积极筹办全国书法大赛,并邀请书法名家举办笔会活动。
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镇扬同城化推进等战略交汇叠加,南京市委加速推进紫东地区发展。栖霞山板块这一“山水成林”集大成者,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交通设施建设正全面加速,推动这一区域由生地变熟地、成热土。南京地铁6号线12月将正式开工,在栖霞山设有广厅、红梅两个站点,2022年运营后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可直达景区入口。投资27亿元的312国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正稳步实施,栖霞大道大中修项目已竣工交付。明年,天佑路下穿沪宁铁路工程将提前完工。届时栖霞山景区3公里可达地铁4号线仙林湖站、2号线经天路站,红枫新城区将与仙林大学城联网成片。
产城融合,崛起紫东文旅新地标
“时间上由秋栖霞向四季栖霞延伸,空间上由栖霞山核心景区向栖霞山四周各旅游景点板块延伸,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栖霞山管委会主任、栖霞街道工委书记、栖霞山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学敏介绍,栖霞山片区将成为全域旅游、产城融合、城景一体的典范。
会上发布了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整体规划。整个片区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将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典范。
根据规划,在文化与旅游方面,栖霞山将实现“文旅共生”。片区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生态优势,保护和挖掘佛教文化、红叶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在栖霞山周边将陆续建设栖霞广厅文化广场、栖霞山非遗文创街、大型实景演出等一批文旅项目。利用栖霞山独特的山水资源,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有机结合,联动华侨城欢乐谷、南京万达茂共同打造紫东北部文旅新城。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实现“山水相连”。规划从九乡河引水至凤翔峰、虎山、龙山山顶,恢复景区桃花涧和中峰涧水景,并利用其现状地形落差,形成跌瀑景观。在居住和旅游融合方面,实现“居旅共享”。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旅游品质,将建成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宅及商业配套综合体,完成栖霞山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改造工程。
据介绍,栖霞山整个片区将规划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国际邮轮小镇、何家山颐养小镇、龙山度假小镇、象山产业小镇、栖霞山红枫新城区六大功能板块。未来将逐步实现五大愿景: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区、国家级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方晨 编辑/高若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