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南京保卫战并非不战而亡

2017年12月12日 22:45:00 | 作者:王文欢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37年12月13号,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南京被攻占之前,有一场悲壮而惨烈的保卫战,纵然结局是令人叹惋和哽咽的,但是,南京并非是一座不战而亡的城市。这两天,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海内外黄埔军校抗日将领的后人来到南京,探访南京保卫战的遗迹,纪念为保卫南京而牺牲的先烈。通过抗日将士后人的讲述,80年前10多万国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南京的场景历历在目。

  1937年12月1号,日本大本营下达新的战斗序列,兵分三路进攻南京,7号,日军兵临城下,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拒不投降,日军随即在10号发起总攻,因敌我力量悬殊,8万多名将士的牺牲却仍旧未能抵挡日军将那血淋淋的屠刀伸入南京城。很多人对南京守军一触即溃的偏见,对此,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张定胜拿出了一张1937年12月13号上午7点钟日本炮兵在中山门上拍的照片。

  张定胜现场介绍史料照片:“那么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西华门,这三个门洞看到吗?那么这个门洞门口是什么?是用砖头砌的工事。那么我们看到这个有一个黑颜色的东西,这个黑颜色东西就在前面,那是挖了一道战壕,那么这时候日本人他们还不能完全大部队进城。”

  这张珍贵的史料图片证明,到了13号,南京守军仍然在有组织的抵抗日军的进攻,张定胜介绍,南京城破之后618团在团长万式炯的率领下,在明故宫一代的东华门阻击日军,东华门城墙被机枪扫射留下的弹孔,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论证南京保卫战是发生过巷战的。

  张定胜说:“那么日本人进城以后,他肯定要利用这个城门进行掩护,这时候就会留下了很多的战痕。当时这个还没有这么高。那么你想过来那从那个地方打过来的子弹,他就会打在这个城墙上面,就在这个城墙上面呢就留下了这些斑斑驳驳。”

  1937年12月12号,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的指示,下令突围、撤退,但是并非所有部队都选择了直接撤离。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的曾侄孙王统一介绍了王耀武对当时情景的回忆,“他就是说战事正在进行,我不能立即离开,这是他的原话。从12日他接到那个开会的通知,他还没有前去,他就一直在激战,激战到12号的深夜,他的8000名士兵最后伤亡了7855人,几乎是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才不得不转移出了南京。”

  奉命在马家山炮台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炮兵将士,全部阵亡,时任马家山炮台总台长刘秉勋的孙子刘朝辉也来到了南京。在刘秉勋当年牺牲的炮台,祭奠了先烈。

  时隔80年,这是马家山牺牲的炮台将士第一次得到亲人的拜祭。刘朝辉说,家人知道爷爷战死在南京,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找不到他具体牺牲的地方。回来他在南京二档馆查证到了爷爷的资料,“就说我爷爷当年是马家山炮台总台长,他下面有三个分炮台。当时为了掩护唐生智他们官兵渡江过河撤退,炮台官兵全部阵亡了。”

  南京保卫战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陈颐鼎的儿子陈万中说,他的父亲每次回顾那场战争,都会讲到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不是不战而亡,这个一定要记住。这个事大家永远不能忘记。”

  193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8军军长的宋希濂带领36师在淞沪战场曾经一举攻入汇山码头,淞沪战败,他带着残余部队赶来保卫南京。他的外孙潘启强说,外公说过,当时将士们的抗战决心,十分坚定,“”他说时代赋予人的使命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个年代就是要保卫国家。”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通过顾祝同、罗卓英两位将军的回忆,对南京保卫战的各种史料加以印证,得出了自己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丘智贤表示,当时,大部分官兵抱着誓复国仇的信念在保卫着南京,他们在南京城墙和巷尾所洒下的鲜血,应该被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所铭记。

  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导总队指挥官桂永清的侄女桂元贞从纽约来到了南京,第一次来到大陆的她看到先辈们战斗过的痕迹,感触良深。桂元贞说,我们应该珍惜这历史的过程,到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海内外的儿女、两岸大家共同努力来创造世界的和平。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王文欢 编辑/陈进)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