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叶素琴手记:《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松冈环篇

2015年12月18日 15:57:5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叶素琴

  (作者叶素琴,大型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中松冈环一集编导;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力于收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侵华老兵证言的日本女教师松冈环)

  说实在的,“南京大屠杀”这个命题,对于年轻一代的我而言太过沉重,且距离生活太过遥远。在接触到这个纪录片之前,它只是停留在书本中的一段历史。

  于是,我开始阅读和搜集大量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从书籍、影像资料到纪录片,不放过每一个事件相关的亲历者和研究者。夏淑琴、李秀英、东史郎、张纯如、明妮·魏特琳、约翰·拉贝……不同视角的讲述让这段历史开始变得有温度、可触摸。

  在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的创作中,我所承担的任务是完成日本退休女教师松冈环这一集。

  松冈环是怎样的一个人?和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自此,我们通过日本翻译,开始了和松冈环长达二个月的远距离沟通。

  松冈环,日本退休女教师,20多年间,90多次往返于中日两国,收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侵华老兵的证言。通过在大阪和南京之间的多次远距离沟通,我们基本确定了创作方向。    

  一方面,跟随松冈环的脚步,我们走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日本侵华老兵;另一方面,将她20多年间探寻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心路历程作为全片的重要线索穿插其中。在此基础上,怎样找到更多的细节点、感动点,怎样将松冈环放在一名女性、一位母亲、一名教师的视角去讲整个故事,成为我们需要探寻的内容。

  2015年7月14日,在浦东机场,我们第一次见到松冈环。

  在上海开往南京的高铁上,我们详细讨论着接下来几天的拍摄计划,不同于之前二个月的远距离联系,第一次面对面沟通,娇小、亲切、工作起来却格外严谨的松冈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我们开始跟随她走访幸存者。

  给松冈环做过20余年翻译的常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在你们看不到的20多年里,在摄像机没有对准她的20多年里,松冈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做着这些事,承受着“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攻击”,“只能抽出工作的间隙往返于中日之间”,“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面对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日本人的戒心”,那时候的她比现在更不容易。

  我们错过了这个阶段,那是一段无法弥补的遗憾,但这样一段话,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位娇小的日本女性。

  经过多年的中国之行,现在松冈环可以用中文与幸存者直接沟通,这些幸存者对她敞开心扉、信任有加。每次来南京,松冈环都会给幸存者带一些小礼品,并十年如一日带领日本年轻人来南京慰问幸存者。这些细节和场景,打动了摄制组的每一个人,也成为后来全片表现的重点。

  2015年8月3日,摄制组来到松冈环在大阪的家,看到书架上摆放的一排排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地上一摞摞记录着幸存者和侵华老兵证言的录像带、书桌上近50本的笔记以及笔记中详细画下的幸存者的样貌、大量侵华老兵的相册和书信……当在日本的一个普通人家中,看到满屋子与“南京”、“屠杀”相关的生活痕迹,每个人都为之动容,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诉说着松冈环与这段历史的关系。

  接下来在日本走访老兵的行程,也源于松冈环的执著和努力。她为我们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我们听到更多侵华老兵对于这段历史的声音。

  松冈环不断探寻被湮没的历史真相的过程,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如何将这种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如何通过她的视角来讲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成为我们考虑的重点。

  201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松冈环带着“铭心会”南京成员再一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南京大屠杀受难者。

  当天下午5点40分,这样一群来自日本的民间团体成员(他们中有年逾70岁的老人,也有即将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围坐在电视机旁,安静用心地看完了一整集《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并伴随着长久的沉默和思考。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想要传达的“不为延续仇恨,只为揭示历史真相,祈愿世界再无杀戮,人人安享和平”的心愿,变得更加的具体和有意义。

  为了这个愿望的实现,我们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松冈环简介]

与受难者同行——外国人记录南京大屠杀

[创作手记]

南屠纪录片制片人:记录,为让记忆更加清晰

南屠纪录片总编导:让事实说话,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编导手记]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东史郎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辛德贝格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拉贝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威尔逊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笠原十九司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乔治·费奇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