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王春晓手记:《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拉贝篇(一)

2015年12月13日 11:36:3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春晓

  (作者王春晓,江苏广电总台专题部编导,2003年从事纪录片创作至今,先后参与《不应忘却的历史》《1937,南京真相》《雨花台》《百年南社》等纪录片的创作;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左三为拉贝 )

  我接触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整整十年。十年前,我们还能采访到很多大屠杀的幸存者,十年后,这其中很多老人已经故去,而还健在的,都也八、九十岁,已是垂暮之年,不禁感慨,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很快将不会有亲历者再告诉后人那一幕幕惨剧,而只会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中,成为一种隔代的记忆。

  因此,通过电视纪录片,及时地将南京大屠杀这场人类的浩劫,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出来,是非常急需且必要的。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这部纪录片具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十集十个人物,主题统一而又相对独立。其中的人物之一约翰·拉贝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是这十人中唯一的德国人。

  以往,我对约翰·拉贝,或许知道的比普通人稍多些,但是,通过制作这部纪录片才深入地了解到,拉贝为什么会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无私而又全力地救助中国难民。

  1908年,26岁的约翰·拉贝第一次来到中国,到1938年离开,这30年中有27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结婚在中国,两个孩子也出生在中国。1930年,他来到了南京,任职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分公司经理。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略中国,随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就遭到日机的轰炸,当时,拉贝正在北戴河度假,他不顾个人安危回到南京,在很多外国人纷纷撤离时,他却选择留下来坚守。他在自家院中请人修建了防空洞,收留了很多不相识的市民。他与其他西方人士共同组建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在日军破城以后,面对血腥的屠杀,拉贝毫不畏惧,与日本军官交涉,竭力阻止日军的残暴行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与安全区的成员们共救助了大约25万难民。

       2015年8月,我们江苏广电总台纪录片中心的摄制组来到德国海德堡,看到了由中国国民政府颁发给约翰·拉贝的蓝色采玉勋章,这是国民政府为表彰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士,所颁发的一种勋章,获得者都享有很高规格的荣誉。

  我们摄制组在美国先后拍摄到了鲍恩典、魏特琳和威尔逊所获得的采玉勋章,他们都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委员一共22名,在主席约翰·拉贝的带领下,在那座黑暗的人间炼狱中救助了大约25万难民。回到德国后,拉贝拍摄了上面这张最为后人所熟悉的照片。他身着燕尾服,佩戴着两枚勋章。这两枚勋章都是鉴于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难民的贡献而获得的:佩戴在胸口的这枚是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为他申请的红十字勋章;佩戴在领口的正是中国国民政府授予拉贝的采玉勋章。

  今年早些时候,我随摄制组在美国拍摄到了威尔逊医生获赠的采玉勋章,它背面的编号是第53号,而拉贝的是第98号。上面所述的四名外国人士,都在南京大屠杀后的日伪统治时期,离开南京回国的。国民政府是通过何种渠道将采玉勋章颁授给他们的?22名成员中还有哪些人获得了此勋章?它们被保存在哪里?这些勋章的编号目录是怎样的?很多谜团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挖掘。让我们记住,历史存在于细节之中。

  在救助难民的同时,约翰·拉贝还将他的亲眼所见忠实地记录下来,为历史存证。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

  我们在海德堡,见到了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他向我们展示了《拉贝日记》原件,这套日记原件第一次全面展示在中国电视观众面前。《拉贝日记》记录非常详尽,它排序工整,里面还粘贴了很多简报和照片,其中的一些插图是拉贝亲笔画的,可以看出他是个多么严谨且细致的人。

  作为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拉贝日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血腥与残暴,也记录了正义之士令人尊敬的无私与善良。它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1937年12月24日,那天是平安夜,拉贝带着圣诞礼品来到鼓楼医院赠给医生和护士们,在医院里他看到了许多遭受日军残害死去的以及重伤的难民,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在今天目睹这些惨烈的状况时还是要控制自己的神经。谁都知道过圣诞节看到这种场景是不会有好心情的。但是我要亲眼目睹这些残暴行径,以便我将来能够作为目击证人把这些说出来,面对这种残酷的暴行,我们不能沉默!”

  是的,历史不应忘却,但愿人们记住其中的教训,共筑和平的未来。

[拉贝简介]

拉贝:南京浩劫的见证者

[创作手记]

南屠纪录片制片人:记录,为让记忆更加清晰

南屠纪录片总编导:让事实说话,换一个视角看历史

[编导手记]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东史郎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松冈环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辛德贝格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威尔逊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笠原十九司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乔治·费奇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