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涌,奔腾入海;之江大地,欣欣向荣。浙江地处长三角南翼,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之一。如今的浙江,既有开拓共同富裕的“绿水青山路”,还有“小马也能拉大车”的工业社区创新治理之路。江苏新闻广播系列报道《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中国式现代化调研行》今天带您走进浙江,一同探究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为何“浙”里先行。
名气在外的余村,位于浙江安吉县南端,村子不大,名气不小。这里平均每天迎来3000名游客,在这里游玩,随手一拍都很出片。村口那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早已是网红。杭州市民徐女士说:“空气非常的清新,我们还去了图书馆,环境也很好。”
青年,是乡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军。2022年,余村广发“英雄帖”,启动全球“合伙人”招募计划,吸引50多个项目入驻,建设大型人才社区“青来集”,数字游民公社就在其中。90后温州姑娘九里成为首批余村“数字游民”,平时在网上做设计,还兼职公社咖啡师。“社区里的小伙伴大多数和自己志同道合, 兴趣相似。我也会接触不同行业的人,可能有些东西之前完全没有听过,可以开拓你的视野。”九里说。
余村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说,他们曾做过调查,年轻人选择来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生态环境、社群氛围以及有成熟的数字游民社区。“我相信他们是因为喜欢乡村生活,喜欢余村的绿水青山,还有政府鼓励年轻人在这里创业就业的条件。当一群年轻人聚集到乡村的时候,这里也因为他们而变得不同。年轻人到了乡村,乡村有活力,一切皆有可能。”许崧说。
从社区出发,你还可以骑上共享电动车去村里各处逛逛,喝喝咖啡,看看风景,这里还有由化工厂改造的建筑——“余村印象”,依靠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碳抵消,是名副其实的零碳建筑。
20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余村一度成为全县的富裕村,全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而环境的污染使余村面貌满目疮痍,烟尘漫天。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回忆道,“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水泥厂,你如果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前,你在这里不能朝天上看,一看眼睛里就是水泥灰,穿白衣服穿不了,你头发回到家整个就是灰的。”
正是意识到了绿水青山才是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余村人决定要让山重新靓起来,水重新美起来。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支持发展农家乐等举措,余村从粉尘漫天变得山清水秀、竹海连绵。62岁的村民葛元德曾在矿区开过运输车,如今他在家开了间文创工作室,“玩”起了石头。他说:“这块就是我们矿区的石头,在余村矿山上捡的……之前我们环境不好,现在是绿水青山,我就把绿水青山画到石头上。”
几年前,老葛的儿子葛军从杭州回到余村,做起了主题民宿,取名“两山文创阁”。葛军见证了家乡从绿色用能到零碳生活,从“美丽乡村”奔向“未来乡村”。“我们余村环境优美,门口都有电动车,扫码就可以出行,很方便。整个余村你看不到垃圾桶,垃圾分类统一收集。我回到余村,在家里还能和父母一起,幸福指数马上提高。”葛军说。
立足生态优势,余村农文旅经济风生水起。2022年,余村集体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4万元。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载,余村携手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一盘棋统筹引进人才和资本,大“余村”正向着“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目标迈进,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拓共同富裕的“绿水青山路”。“余村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在村庄治理的各个方面,促进了村庄环境整治,生态文明和乡村治理协同共进,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余村经验’。目前,在安吉县、湖州市、浙江省广泛推广,在推广‘余村经验’中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促成和美乡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乡村研究中心主任闻海燕说。
乡村、社区张罗生活,工业发展也不可忽视。在宁波,工业和社区催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叫做“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另一块牌子则叫做“灵峰工业社区”。这里服务的对象不是居民,而是中小企业和产业工人。
走进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通过一台平板电脑接收当日的加工任务,简单勾选,零部件需要怎样加工、加工到什么程度,平台系统都会自动提醒,削减人力的重复劳动,实现了生产的高效管控。企业技术副总工程师崔龙说:“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可能是做财务的,我最多培训三天,他可以把这个模架图纸做出来,以前正常情况下出图可能要两天时间,我现在半天就够了。”
灵峰工业社区共有企业88家,员工2万余人,而社区主要的工作人员却只有8名,在不断完善的创新制度与治理之下,“小马”也能拉动“大车”。比如区级组建“锋领企服”联盟和小分队,下沉社区靠前服务。
灵峰工业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告诉记者:“不是说几个社工能够拉得动大车,是背后的强大的组织的力量,就是这个‘锋领企服’,区级经济部门全部包含在里面,它就是‘小马’能够拉动的‘四梁八柱’,就是‘马车’的核心,是动力。”
北仑区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所在地,这里聚集了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集装箱卡车司机。霞浦物流工业社区又是集卡司机们进入宁波舟山港的“前哨站”,3平方公里内有120家物流运输企业,高峰期日均有6000到8000辆集卡车往来穿梭。
集卡司机朱瑞申与妻子一起外出务工多年,几经周折,最终于2006年在宁波安定下来。“我最早是从上海过来的,上海我开了一年的集卡车,后来老乡介绍这边比较好一点,我就到这边来了,这里接活多。”朱瑞申说。
集卡司机由于常年穿梭于不同场地和码头之间,人员流动性强、分散范围广、管理难度大。2013年,在霞浦物流工业社区党委的牵头下,浙江首家“集卡司机之家”正式成立。
朱瑞申就经常和司机朋友们约着到这聚一聚。“如果不出车的话都喜欢到这洗洗衣服,比如说他今天休息,他就会过来的。这里也能提供很多服务,以前我们异地的驾驶证还有从业资格证要到老家去换,后来可以都在北仑换了,这些政策,我们就是在社区拉的微信群里找到。”
服务要真正摸得着、看得见,要切入集卡司机最关心的点。那么,这个点就是经济收入的提升。工业社区党委和党建联盟单位共同组织开发了手机应用,实现了集卡运输从在线派单到无人派单的智能化、精准化。朱瑞申说:“我们只需登录平台就能看到要出行区域周边的订单情况,线上抢单,线上结算,大大减少我们空驶现象,每月也能增收1000块左右。”
用“社区化”服务“园区化”。2008年,我国第一个工业社区在宁波北仑诞生。目前,北仑区已建成20个工业社区,服务6000多家企业。2021年,工业社区集成服务入选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试点,两年来北仑区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7000多个,工业社区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北仑锚定了工业社区这个治理模式,工业社区锚定了产业工人这个重点群体。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盛看来,工业社区模式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期待宁波的工业社区能够进一步提质、扩面、增效,破解传统涉企服务着眼单个企业缺乏产业链协同的问题,提炼出适用于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的涉企服务模式,在为产业工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打通技能人才横向跨界和向上流动的通道,形成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发展的共识和力量,真正实现以人的现代化推动产业现代化和区域现代化协同发展。”周盛说。
(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沈杨 浙江之声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 北仑区传媒中心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