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六周年纪念日,除了传统的放化疗,近年来中医药的介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也提升了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水平。
如何把好基层关,实现早筛早诊?中医药提供了哪些治疗新思路?今天(7月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三甲及基层医院的专家齐聚南京,共同分享消化道肿瘤诊治的新方法。
中医药介入提升全病程管理 定期体检、规律运动是关键
国家癌症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五大高发癌症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其中三个都是消化道肿瘤,我国每年新增近200万的消化道癌症患者。传统的放化疗预后较差,且总体生存期不高。近两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和中医药的介入,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江苏省中医消化肿瘤临床医学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霍介格说:“比如说像食管癌的上皮增生,以及肠癌的腺瘤性息肉病等等,是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预防、干预,减少它向癌症转化发生这个过程,中药对于这种早癌可以减少复发。很多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还有像周围神经毒性等等,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中药的处方可以非常好地延缓、减少这种周围神经病、手麻脚麻的发生,对于晚期治疗其实也是非常好的,扶正、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大咖云集 探讨交流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传承和创新
本次大会主题为“中西融合·守正创新”,会议邀请国内300余位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和学术探讨,共话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中西医互补与融合,分享肿瘤学科建设的经验,为中西医学者提供学术交流机会,搭建互助合作平台,为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医生表示,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年龄在50岁左右,建议40岁以上人群,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定期做一次胃肠镜检查。除了遗传因素,免费的防癌药就是每天规律性的运动,同时由于消化道肿瘤大多数是“吃”出来的,饮食管理也很重要。
国医大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王晞星说:“通过饮食结构的调理,再通过中医药的干预,从预防和治疗上面,都可以起到一个更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是最好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手术后和病人放化疗以后、恢复期,中医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多论坛齐发力 学科交叉融合为中医药发展插上智慧之翼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中医药诊疗与服务等多个环节,并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插上智慧之翼。此次大会专门设置了交叉创新论坛,多位专家将分享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交叉创新学科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实践。加快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奥秘,以期更好地为群众谋福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科技成果转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大会也专门设置了转化应用研究的交流。霍介格教授表示,将中医药临床创新与产业资源紧密结合,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由之路。
传承发展中医药,青年中医人使命在肩,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潜力无限。本次大会还专门设置了青年菁英论坛,给青年人以交流和碰撞的机会,同时也对获奖的青年学者进行嘉奖。
医联体、工作室、新技术不断下沉 提升基层诊治水平
医生介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充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消化道肿瘤的筛查诊治关口也都在基层。
为此,除了通过远程医疗,让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手术指导,不少医院也正在联手,通过在基层设立工作室、专家定期上门、应用治疗新技术等方式,提升基层诊治水平。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佩娟表示,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布局了五个中医临床创新中心,其中有一个中医消化肿瘤的创新中心,“通过这样的一个大会,我们建立了很多联盟、医联体,通过大家的协同工作来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建设,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患者,提升肿瘤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沈灿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