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奇妙之“变”:读懂这所“大学校”的力量

2022年05月23日 16:20:37 | 作者:郑凌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d1811b74b1e4b8981d669821a5d6d23 41048488 2022-05-23 16:20:37 /a/20220523/3d1811b74b1e4b8981d669821a5d6d23.shtml

  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博物馆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也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今,随着博物馆内涵的丰富、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教育功能的不断延伸,博物馆正在焕发新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博"物致知--在高度浓缩的历史和世界里成长

  今天一早,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里,一场盲盒大揭秘的互动教学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博物馆的讲解员正给观众揭秘"文都南京"背后的有趣故事,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打卡互动。

  张嘉义小朋友说:“在博物馆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历史的东西,能让我知识变得更丰富。”家长陆启娟表示,他们是经常进博物馆逛的,现在疫情,也许脚步不能带她走很远,但是博物馆可以带她看更远。

  从"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始,江宁织造博物馆推出"在博物馆长大"新展,展览串联起南京各大博物馆的历年精品展览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来自南京各大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古生物专家、考古工作者等,将不定期走进展馆,与观众进行互动,让更多的市民在博物馆学习、收获、成长。

  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说:“这个展览是重点展示了我们南京地区备案注册的65家博物馆,这里有高度浓缩的历史和世界,有各种参观的体验活动,引导大家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享受博物馆带来的快乐。”

  量质齐升--各类博物馆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作为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馆也日渐成为彰显城市人文底蕴的文化空间。从恢宏大气的大中型博物馆到各美其美的小型博物馆,从数量众多的国有博物馆到分布各地的民间博物馆,博物馆"朋友圈"在不断"扩容",内容和主题也不断细化和丰富。2021年全省新增的南京消防博物馆、南京钢铁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均为专题、主题类博物馆,越来越多小众博物馆正更多地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连云港的灌南农耕博物馆里,集中展示了我国传统农耕物品一万余件,其规模和研究成果居全国之首。灌南农耕博物馆创办人胡长荣说,举办农耕文化展,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耕文化,保护我们农业文化遗产。

  馆藏文物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和记录者,也需要以鲜活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以更加温暖的方式走进大众的心灵。科技的进步,给博物馆带来新的机遇,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形态,线上线下联动,"云看展""全景游"也让"无边界博物馆"成为新的风尚。太仓市博物馆线上开设了"光影流年"老照片展,让观众随时随地感受建筑艺术与历史文物之美。太仓市博物馆副馆长胡音尧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让年轻的力量与传统的力量进行碰撞,让我们文明力量的传递生生不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全省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博资源,开发教育课程、研学项目、旅游线路等,让博物馆的资源越来越多地"跳"出展厅,更多地走进校园、走向社会。与此同时,走进博物馆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 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2021年全省博物馆年接待观众6300余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接待量的65%左右,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290家,占比86%,年服务观众5100万。如今,博物馆已不再仅仅是文明的见证地,也是一个不断激发想象力、创造文化的能动之所,帮助人们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而随着人民群众鉴赏需求的提升,博物馆在机制、运营、服务、文创开发等"内核"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博物馆今后的这个发展,还是要在博物馆的数量增加、收藏质量提升,服务形式的增加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地发挥我们博物馆的力量,实现博物馆服务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服务于我们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于一个创新国家的建立、服务于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的这样一个国家目标。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凌 编辑/蒋婕)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