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疫情宅在家中,大家与手机相处的时间与日俱增,聊天、找兼职、理财、游戏,你以为这样骗子就不会实施诈骗了吗?他们不会放过每个骗取钱财的机会,所以千万不要放松警惕,骗子可能这样找你……
案例一: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 加好友拉群聊刷单诈骗
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日赚百元,月入过万,轻松、简单、easy,在家躺着就赚钱。这样的工作你心动吗?近日,睢宁不少小伙伴,就掉进了“刷单”陷阱。城区的曹某(化名)被拉进一个流量变现的QQ群,以刷单返利为诱饵被骗;梁集镇的朱某(化名)加入一个发红包可以返利的QQ群,被骗1万余元;睢河街道的刘某(化名)、开发区辖区的王某(化名)分别加入微信群,在完成刷单任务后,收获一笔报酬,信以为真的他们,相信“导师”刷得多赚得多的说法,最终垫付的钱全打了水漂,双双被骗。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这只是骗子认识你的一种方式,本来只是想轻松赚点外快,但往往失去更多,只要对方拉你入群,请马上退出!
案例二:盗号后编造不便通话的理由 冒充“亲友”诈骗
当你突然收到久未联系的亲友紧急求助,你会毫不犹豫转账吗?如果你盲目自信,未经核实便轻易转账,小心亲朋好友没帮着,反倒便宜了盗号的诈骗分子。
近日,睢城街道的何某(化名)就中招了。小何突然收到了大学同学的求助,对方声称自己开了一家游戏公司,由于规模小还没有开通企业账号,都是通过私人银行卡转账,所以限额了,想通过小何的银行帮忙转账。由于关系较好,小何没多想便同意了,在对方的指引下,小何向其转账13笔共24010元。直到晚上,真正的大学同学来电,告知自己的QQ被盗,小何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牢记“眼见不一定为真”,不要轻易相信“好友”的身份,当好友要求汇款时,应立即与该人取得电话联系,验证对方的身份。
案例三:掌握特殊渠道的“神秘人” 投资理财诈骗
近日,古邳镇张某(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以小投资高回报为诱饵,不断给张某洗脑,灌输投资无风险、收益快,诱导张某在其提供的平台、APP上进行投资,最终张某被骗取5万余元。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说到底还是投资理财诈骗,一旦受害者信了骗子的话,只能是无法提现或者全部亏损。
案例四:骗你点开病毒链接 冒充“公检法”诈骗
近日,王集镇小花(化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称小花涉嫌洗钱,需要配合调查。对方要求小花添加其QQ,发送了一张刑事调查令,并在视频的过程中给小花看了一些假材料对其进行恐吓。小花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APP,进入了对方提供的“网络会议室”内,并按要求将存款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随后小花银行卡内的钱被陆续转走。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公、检、法机关之间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机关之间不会在电话中办案,不会要求自行上网查询“通缉令”“逮捕令”,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遇到类似情况,请保持警惕。
案例五:冒称电商客服 以退款为由诈骗钱财
对方自称电商客服或快递小哥与你联系,以受到疫情影响,商品无法发货或无法配送为由,主动提出退款,一旦有人相信等到的就是诈骗。近日,岚山镇的袁某(化名)、开发区的张某(化名)分别收到类似电话或者信息,没多想的他们,按照对方的指引,一步步掉入陷阱,退款没收到反被骗。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正规的退款退货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更不会以验证为由诱导下载各种APP,“xx客服”“实名验证”“发链接”,看到此类关键词,不管什么理由,请马上删除。
案例六:谎称免费领取游戏装备 骗你扫码刷钱
各位家长朋友,你家里的“小神兽”是不是经常抱着手机打游戏。有这么“一群人”,专盯毫无戒备心理的孩子,利用游戏充值、免费领取装备等方式实施诈骗。近日,李集镇的小明(化名)和双沟镇的小亮(化名),纷纷被骗。原来,两个孩子都喜欢玩一款手游,看到里面角色的皮肤心动不已。但是由于价格贵,只能望而止步。无意间,两人都看到了免费领取皮肤的信息,就按照指引,一步步入坑,拿来家长的手机各种扫码,发送验证码,殊不知对方正在“敛财”,为此买单的还是父母。
警方提醒:假的!假的!假的!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孩子独自操作你们的手机,不要将支付密码告诉孩子,提高孩子的网络防范意识,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很有必要!!!
目前,徐州睢宁警方正对上述相关案件进一步侦办中。警方提醒:骗子布下的骗局看似言之凿凿,实则套路满满。骗局的最后,必然是诱导你掏钱。疫情防控期间,居民更应提高自己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在守护好自己的健康时也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切记,要钱不给,给钱不要。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