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高龄”的宁芜铁路正在搬迁。作为南京人,你希望铁路沿线未来如何打造?是变身为一个绿地公园,或者改造成一片运动广场,还是华丽转身为一座铁路博物馆?
昨天(2月9日)晚上,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消息:为更好地倾听公众建议,该市开展了《宁芜铁路搬迁段沿线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项目社会调研》,希望有兴趣的南京市民参与到问卷调查中来。
参与方式见图
新闻链接:87岁“高龄”的宁芜铁路
1935年建成运营的宁芜铁路,自江苏省南京市至安徽省芜湖市,全长125公里。虽然只是一条窄窄的单轨铁路,却曾是联通沪宁经济带和内陆腹地的经济、军事“大动脉”,见证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宁芜铁路在南京枢纽范围内长45.68公里,共设置8个中间站。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宁芜铁路沿线从过去的农田荒地,逐步成为连片密集的城市发展地区。尤其是沧波门至古雄段,已处于南京城区的中心地带。
麒麟、大校场、光华门、小行、中华门、西善桥、板桥等板块由于被铁路分割,沿线两侧成了南京城市发展的真空地带和综合治理的难点区域,铁路沿线两侧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较为突出。
对于铁路沿线的居民来说,铁路给他们日常生活更是带来了许多困扰。火车经过时,呼啸而过的噪音与禁止通行的道路都像给人们按下了“暂停键”,只能“定格”等待列车通过。好在,这样的生活即将成为历史。
宁芜铁路晨光路路口靠近应天大街和雨花门地铁站,周边交通压力巨大。南京市民朱女士每天上班都要骑电瓶车到雨花门地铁站转乘地铁,由于要过一个铁路道口,造成她经常迟到。“每次从这边走看到火车都挠头,经常碰到火车,我刚才过来,发现没有火车感觉很走运。”路过市民朱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宁芜铁路客货车日均流量约90趟,白天列车密度相对集中,每趟列车通过中断平交道口道路交通约3-10分钟,连续2趟列车通过中断道路交通15分钟以上的情况时有发生。采访中不少路过市民均表示,早晚高峰时期会经常堵车。“每次都要在这边堵个十几分钟,也不会太久,有时候火车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所以就会很被动。”路过市民赵女士说。
除了交通不便外,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也不小,其中对老人和小孩的影响最大。市民黄先生住在土城头小区,深夜经常被火车的鸣笛声吵醒。“火车鸣笛很响的,我们觉得受不了,经常被惊醒,老年人就不容易再睡着了。要搬走我们都很高兴的。”附近小区居民黄先生说。
居民们表示,他们已经听说了宁芜铁路即将搬迁的消息,大家都非常兴奋。搬迁后铁路沿线应该怎么建设呢?采访中不少居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建设体育休闲设施,被不少市民提及。“我觉得建设文化休闲设施都是蛮好的,我们年龄大了,需要活动一下子,建成慢性步道也很好。我们小区没有什么器材。”路过市民朱女士说。
铁路沿线变身生态绿廊 “1933”设计理念最亮眼
在《宁芜铁路搬迁后沿线路网规划建设及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方案》中,记者看到提出了1933的规划理念,为什么叫1933,因为宁芜铁路是1933年开建的。其中1代表宁芜铁路将形成一条活力廊道,9代表将打造成9个特色的文化街区,33则代表主题化园区。目前这是一个初步的规划概念,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负责人表示,这个1933的打造理念只是他们的一个初步设想,现在在做的是征询群众特别是周边居民的意见。前期他们已经向宁芜铁路沿线的西善桥街道、赛虹桥街道、雨花街道、中华门街道、月牙湖街道等辖区小区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从收上来的几千份问卷来看,绿化、健身、娱乐、商业的需求比较多,这都是后期需要考虑的内容。
“我们站在两个层次上考虑空间的使用,第一是对于附近老百姓来讲,能够补足需求,比如我们调查的在雨花秦淮那边,附近的居民生活不方便,设施缺乏,我们希望补足生活所需设施,现在讲究15分钟生活圈,补足娱乐商业设施,满足生活需求。还有一个层次,结合区和街道的发展,秦淮雨花对空间利用有很多想法,我们也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也会站在全市的角度来考虑怎么做。”南京建设工程储备中心副主任陈小坚说。
外绕线工程规划
2022年,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全线开工,南京城区段(沧波门至古雄)既有铁路将进行外迁,并对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宁芜铁路实施外绕后,将彻底消除区段内平交道口安全风险,化解原线路穿城而过带来的割裂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多处城市主、次干道通行将不受铁路影响,有效提升城市片区路网通行能力。
外绕使宁芜铁路沿线的危旧房片区、空闲用地、仓储场站用地重获新生。沿线可用空间将配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构筑特色邻里空间及公共活动空间,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便利、温馨的生活环境。
宁芜铁路的搬迁也为复兴南京古都轴线和文化长廊提供了机会。宁芜铁路沿线的夫子庙、大报恩寺、明墓石刻等南京历史文化瑰宝将再次串联,成为南京复兴文化、重塑经典,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据了解,南京市将根据问卷调研结果,对宁芜铁路搬迁后的沿线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及路网规划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对铁路沿线城市功能的修补与完善、公共空间的品质建设、交通组织的有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提升等方面,践行城建惠民理念。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零距离》记者/何畔 通讯员/宁建轩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