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都是如何度过周末的呢?
9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南京鼓楼广场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过去,这个时间,门口都会挤满接送孩子上下课的家长,但今天记者看到,培训机构门口冷冷清清,大门紧闭。记者电话咨询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线下课程什么时候开始,还在等通知。那今天,孩子们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周末,不少孩子走出家门 ,来到玄武湖边,和小伙伴们一起晒晒太阳,池塘边捉捉鱼,选一个动物造型的小船,泛舟湖上吹吹风… …别提多惬意了。
孩子们觉得,不上补习班的周末太快乐啦!所有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劳逸结合,有时间学习,也有时间放松身心。
下午两点左右,正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候,孩子们会选择回到室内。走进图书馆或书店,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拥有一个收获满满的午后。
面对“双减”政策,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不抢跑、不焦虑,也许会让教育有不一样的收获。
学生家长表示:“也不要看到别人上什么课,我也要去上,一个是经济上面,一个是精力上,更加好一点,从政策执行力度来看,好多机构都关门了,关门之后学校老师会花更多精力,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小孩的教育更加循序渐进地去推进,而不是大家都在抢跑。现在可以有更多精力去体育、艺术,这些兴趣方向的发展。”
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发布了《学生减负清单》和《教师减负清单》。《学生减负清单》内容包括:减少作业负担、减轻考试负担、减少补习负担、破除唯分数论、增加优质睡眠、增加锻炼时间、增加课外阅读、增加综合实践、增强全面发展等。《教师减负清单》内容包括:从严控发文会议、精简报表填写、规范调研工作、优化考核办法、试行弹性上下班制等。
业内人士分析,更多细化政策的出台将成为“双减”政策的有益补充,让“双减”落到实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告诉记者:“在进行‘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学校里教师的负担也要随之减轻,才能最终达到通过减负提高教育教学效能的效果,所以南京江北新区的这个做法,具有系统思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专家表示,“双减”政策,不仅是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负担,还要真正提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殷飞表示:“‘双减’最终目标指向是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和生态系统的治理,不是一个简单地减轻负担,家长担忧的孩子小升初问题、孩子的中考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一个很重要思考,就是我们在招生制度,在学生未来考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配套的机制做保障。比方说提高学校优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这样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
明天,南京市各大小学就将正式迎来线下秋季新学期,记者从不少学校了解到,为了稳步执行好"5+2"课后服务,下周不少学校都设置了过渡期,从下下周开始正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许多学校都提前准备了各类兴趣社团,供孩子们选择,希望孩子们的新学期生活丰富多彩。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吕莹莹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