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阵雨过后天气放晴,徐州市鼓楼区丰财街道煤机西村小区内整齐排列的59个晾衣架上还留存些许雨滴,煤机社区党委书记刘云拿着抹布加入到居民们擦拭晾衣杆的队伍中,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而3个多月前,煤机西村小区的居民还在发愁,没有公共晾衣架,如何保证小区整洁美观的同时还能满足大家的晾晒需求?鼓楼区丰财街道各社区抓住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探索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增设近300个晾衣架,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难题敞开谈,议事会上有“妙招”
2020年8月起,煤机社区定期召开人大代表议事会,一月一主题,聊的都是居民的“烦心事”,充电桩收费问题、垃圾分类推行不畅、休闲广场建设……今年4月的会议上,煤机东村居民反映小区有私拉晾晒乱象,会后刘云第一时间联系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施工方,探讨解决方案,初步定下增设晾衣架的计划。
而在二九社区,小小的“马扎子”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铁路29宿舍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社区书记王燕和居民坐着小马扎围在一起。居民提出晾晒难的问题后,王燕及时与区房产服务中心沟通协调,最终在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中增设“安装公共晾衣架”一项,居民拍手称赞。
有事商量办,代表入“网”解烦恼
除了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和王燕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鼓楼区人大代表。安装公共晾衣架的计划有了,如何尽快推动落实才是关键,入户走访成了两位代表的“首选”。居民的下班时间,成了她俩的“上岗”时刻。爬楼梯、敲门、交谈、记录,这样的流程她们重复了上千次。如何把收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居民,提升沟通效率,“网格”发挥了实效。
代表联网格,搭起连心桥。丰财街道为人大代表负责的网格配备了对应的民情联络员、网格长和网格员,每个社区建立了微民情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加上民情联络员的“穿针引线”,3个小区2700多户居民的诉求最终达成了共识。
实事要办好,争做居民“贴心人”
居民不理解、楼间距离较窄不便安装……许多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前迎刃而解。从晾衣架的选址到安装,刘云每天往返煤机东村、煤机西村很多次,77岁的煤机东村居民单奶奶每次都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歇息喝水。“俺们文艺队一定得写首‘三句半’,好好夸夸俺们的刘书记。”
借着铁路29宿舍安装晾衣架的契机,王燕与施工队沟通,为铁路18宿舍6号楼也加装了晾衣架。“居民的问题解决了,我比谁都高兴,晾衣杆一头挑着居民的幸福,一头挑着党员的责任。”
(来源:江苏广电徐州中心站/季栋 通讯员/魏慧琳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