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来自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班的学生们,这些学生即将奔赴世界各地求学,在纪念馆开展为期一天的“行前一课”,接受爱国主义仪式化教育,在了解历史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体会铭记历史、热爱和平的真谛。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班的师生们早早就来到了纪念馆。上午八点半,参加“行前一课”的学生代表们,在国家公祭广场共同默哀、献花,并且撞响13次和平大钟。钟声回响,敲响了孩子们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上课铃,他们在钟声里铭记历史,在内心深处缅怀同胞。
随后,学生们参观了史料陈列厅、“三个必胜”专题展区,并向死难者敬献菊花。
中午,同学们一起动手折叠和平之花紫金草。一叠、二折、三翻转......很快,一张张紫色纸片就变成了一朵朵象征和平与希望的紫金草。
下午,大家在纪念馆史料陈列厅首层报告厅,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面对面交流,听她讲述过去那段悲惨遭遇。老人说:“那时候(1937年)苦啊,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3个小孩子,不敢在家里待着,就躲到山上去。”老人还不忘鼓励在场的年轻同学们:“你们现在生活好了,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好好学习,成为国之栋梁!”
随后,纪念馆史料研究部馆员王立老师授课,主题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他讲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是一段民族灾难,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我们只有用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才能对这段历史感同身受。同时,作为祖国的未来,要义无反顾地捍卫历史。”
在近距离“触摸”南京大屠杀历史后,学生们也有了与此前不同的感受,在学习后他们发表感言。
大二学生姚庆饴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幸存者老人,第一次触摸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人,从今天开始,和平于我而言也不再是一个虚拟的名词了,是我今后都要去努力宣传、守护的。”
学生张序说:“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也不能忘记30万的死难同胞,更加要珍惜如今这段和平的生活。”
于姝瑶是一名即将赴澳洲求学的学生,她说:“一天的课程让我受益良多,马上就要去海外求学了,我会把这段历史讲给我的同学们听,也会做一名和平的传播者,因为我真正的理解了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只有和平,才能有幸福可言。”
参观学习结束后,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项目负责人刘红艳老师与师生进行分享交流,并为全体师生们颁发了“和平使者结业证书”。刘老师说:“南京曾经是一座苦难城市,现在是一座国际和平城市,这段历史南京的孩子们不能忘记,我们要成为和平的捍卫者。”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