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做实验,难免用到硫酸、硝酸等危险化学品。在南京,学校实验室里的每一瓶危化品,警方都在“默默关注”。
1月18日到29日,南京市公安局开展第一轮学校和科研院所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联合检查,一张不起眼的二维码,成为检查的关键。
智慧危管系统 实现危化品全流程可追溯
本轮检查南京市公安局组织四个检查组,邀请业内专家参与,共检查全市10所高校和32所中学。
第四检查组成员陶晴介绍,检查主要关注化学品储存设施的治安防范情况、台账记录与流向、标识二维码使用等几个方面。其中,标识二维码有两个作用,一是明确危化品的品名和数量;二是可以清晰地标示出供应商和使用人。
标识二维码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在南京市中华中学危化品仓库,检查组成员孔维凯打开手机,登录南京市公安局智慧危管信息系统,输入中华中学的名称后可以看到,危化品的每一次购买、领用、存储数量等详细信息都有记录。
“1月27日领用了0.5公斤,还有7公斤,我们打开实验柜,对照实际物品来看一下。”打开危化品储存柜可以看到,每一瓶化学药品都张贴了二维码,扫码后可以查到该瓶药品的相关信息。
“南京市辖区所有高校、中学,以及涉及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单位的详细信息,都要录入该平台。民警检查时,首先查看录入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出入库情况是否详细记录,并将数据与纸质台账一一核实,以确保危化品不流失,不被盗。” 孔维凯说,如果出现不一致情况,将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并通报其上级管理部门。
学校危化品管理 严格落实“五双”制度
智慧危管系统,实现了危化品流动的全流程监管。在日常管理方面,教育部规定,学校危化品管理实行“五双”制度,即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
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两位工作人员各拿一把钥匙,共同打开危化品仓库大门和储存柜柜门,检查人员和专家先仔细检查危化品台账,再逐一检查危化品的储存状态。
“这里面是钠和钾,都是单质,放在煤油里面。”学校工作人员介绍,按监管要求,易制爆、易制毒、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储存柜,使用过的废弃物设有专门的存放区,喷淋装置、灭火器、防火沙桶等消防器材也是标配,仓库内外还安装了多个摄像头,视频保存至少90天。
随后在学校视频监控中心,检查人员抽调了多个日期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到,2020年9月15日的监控录像仍然保存完整。
每年检查超百次 南京严管学校实验室
当天检查的两所学校,都制定了周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中华中学总务处主任张业宏介绍,学校在2020年对化学品仓库和实验室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要求学校每学期,安保部门每个月、使用部门每一周、管理人员每一天对危化品管理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颜廷瑜表示,学生做实验,要佩戴护目镜、穿好实验服、手套,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掌握危化品事故的应对措施,“危化品领用到回收的全过程都是在监控下进行的,是可追溯的。”
陪同检查的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管理科科长杨文胜介绍,2020年,南京市教育局开展学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对实验室药品和废弃物管理分别制定指导意见,为所有学校配备专用危化品存储柜、PP柜,组织人员培训317人次,在43所学校开展危废处置试点,全年检查100多所学校。“对产生的问题,存在的隐患进行实时的整改。我们把这项工作也纳入到教育技术装备年度考核机制当中,强化学校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每周日18:45《江苏校园安全报告》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赵英雷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