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声声、茶香袅袅、余韵悠长……冬至之时,以茶入诗,以诗载情,共赴一场诗、琴、乐的约会,12月20日晚上,位于南京莫愁湖公园的莫愁书院,由建邺区委宣传部、建邺区文明办主办的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冬至雅集,在此上演。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诗礼中的四时八节——建邺区廿四节气主题活动”推出至今,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串联起特色民俗和文脉传承,用创新与传统相融的文化星光点亮城市精神家园。
情暖冬至饮食、厚重文化大餐
莫愁书院邻水而筑,白墙灰瓦的中式建筑静静伫立,透露出古朴诗意。当院内面朝莫愁湖的屏风拉开,落地窗外,灯束照射在满湖残荷上,渲染出冬日唯美意境,自然形成冬至雅集的绝佳舞台“背景”,昆曲、诗朗诵表演;古琴、琵琶演奏鱼贯登台,台下文人墨客或挥毫泼墨,或静静品香焚香,一派风雅济济一堂。观众席间,烹上一壶好茶,众人品评节目,如痴如醉。
“不时不食,顺时而食”,当晚最应景的是,观众们面前端上了鸡汤、饺子、酒酿元宵、青菜豆腐等冬至饮食,“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自古以来认为这天开始‘阳气’上升,在吃上更有讲究,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元宵,一年到头还要喝完鸡汤滋补养生……”边听文化学者讲述冬至习俗,边细细品味“舌尖上的传统文化”。
据介绍,当晚举办的“‘我们的节日’冬至雅集”活动,仅是建邺区于今年冬至前推出的“冬至的味道”系列活动之一。12月19日下午,在建邺区图书馆3楼的建邺书房,建邺区还举办了“八礼四仪”建邺四季·悦读节气—冬至主题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招募的6—14岁孩童,在家长陪伴下组成 20组亲子家庭,共同开启了“建邺四季—节气之美、悦读节气—节气诗会、非遗所思—文化传承”系列文化之旅,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孩童心田。12月18日—21日,各街道、社区、学校,也先后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冬至节庆活动。
创新让节气文化活起来,以文化内涵滋养城市精神
二十四节气,是几千年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亦是时间馈赠的礼物,立春、雨水、惊蛰、芒种、寒露、霜降、冬至……这些诗一样的文字在四季中轮回流转,融合了“节气”与“民俗”的日子,能流传至今,是中国精神气节的源头,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据。创新作为传承的灵魂,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思维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新魅力,为实现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从2018年开始,南京建邺推出了“诗礼中的四时八节——建邺区廿四节气主题活动”项目。
精彩纷呈的活动串点成面,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塑造新时代文化魅力,以文化撑起城市之魂。记者了解到,围绕“中华礼德”“经典咏流传”“中华传统技艺”“传承汉字智慧”“二十四节气民俗”五大专题,建邺每年排定24场节气主题活动,辖区内59个社区联动,用诗歌朗诵、舞蹈、传统祭祀及茶艺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传统的打春活动、“竖蛋”游戏、放河灯、扎染、白露酒、竹竿舞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体验及游艺节目,让城市居民再次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围绕“二十四节气”,创新打造节气文化移动书院,将传统书院与现代教育、传统文化与游学体验相结合,以“体验+阅读+制作”的方式,将民俗体验、节气文化等元素融入书院活动,让收藏在书院的文物、陈列在书院里的遗产、摆放在建邺书房里的古籍文字“活”起来,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联合传统文化社会公益组织,在国内首创‘24节气盒子’,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解读和再设计,推出系列文化衍生品。”建邺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打开盒子,不仅闻到“二十四节气”,还有民间布贴画、中华卷轴、甲骨文生肖福牌、小小花灯、植物拓染等手工制品带来不同的互动体验,倡导一种从传统文化生发、充满中式哲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们感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据统计,3年来,“诗礼中的四时八节——建邺区廿四节气主题活动”已成功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参与市民近10万人次,覆盖了全区6个街道、48个社区、23所幼儿园、16所小学。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峰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充分融入现代生活,建邺区将进一步以“节气文化”为抓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建邺故事,讲好南京故事,为南京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奉献“建邺智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通讯员/建宣 摄影/泱波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