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杨庄新型集中居住区是新沂市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项目之一,原先的老庄体已经被拆除,在原址上规划新建农民住房600多套。70多岁的杨伟友是这里第一个装修并搬进新居的村民,住新房的喜悦这段时间就一直没淡过。
据了解,在空间结构上,这里保留了原来的村庄肌理,保留老树、水渠、小桥、菜园等老村印记,尊重村民传统生活习惯,菜往哪里种、衣服怎么晒等实际需求。在建筑风貌上,采用坡顶院落式,房子的外立面是橙红瓦米黄墙,其中一种石材就是当地所产,一能节省成本,第二也体现了当地的马陵山地域特色。
新沂瓦窑镇富驰家园新型农村社区则是另外一种特色,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农房选用灰瓦白墙,立面简洁简约,围墙虚实结合,彰显苏北民居特色。不仅是房子住的好,配套更是越来越完善。据了解,根据“五通十有”建设标准,这里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乡情馆、文体广场等设施,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
当地积极配套产业,保障了农民的“钱袋子”,实现了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依托彩砖小镇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蔬菜)示范园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家门口就业工程。“上半年新增就业100多人,社区务工就业总数达4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富驰家园新型农村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美不美丽,生态是底线。紧邻黄河故道的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新型农村社区,这里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并打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循环利用绿色新模式。“建设生态沼气站,我们这里的农民使用沼气价格为1.8元/立方米,远低于天然气2.73元/立方米的价格,既满足村民日常用气需求,又消化村里及周边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农村易腐垃圾等废弃物,还为绿色有机农业提供有机肥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介绍说。
村庄环境改善,农旅融合亮点多。在睢宁县王集镇鲤鱼山,当地立足原有种植传统,实施土地流转,布局梨园、黄桃园、杏园等4000亩土地,通过构建“支部+公司+合作社”模式,发展壮大果品优势特色产业,同时,遵循“田园社区+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理念,成立村级文旅公司,打造“春花、夏水、秋果、冬泉”四季景观和农时节气活动品牌,做活了三产文旅。全村通过集体农场务工、文旅公司打工等方式,累计带动群众就业500多人,人均年收入增至近2万元。
这些村的变化,在苏北只是个缩影。曾经一些有名的贫困村,95%以上的房屋是小瓦房,随着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不断推进,这些村庄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盐城市盐渎街道花吉社区在内的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喜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称号,这也是苏北农房改善项目中,首批获此荣誉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池飞鸽说:“我们刚开始做农房改造时,徐州市农房办把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也纳入计划,我们主体做完后,按照特色田园乡村标准去建设。授牌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有了这个牌子,我们更希望有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做强村里的产业。”
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和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实施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和重要抓手。
7月30日-31日,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暨特色田园乡村面上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徐州召开。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20日,在去年全面完成苏北地区23658户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的基础上,今年1月苏北地区“回头看”中新排查增加的742户农危房改造任务也已全部竣工;在去年完成苏北地区131033户农房改善任务的基础上,苏北五市今年计划实施的774个项目中,已开工554个,占比达到71.6%,其中上年结转项目321个,今年新开工项目233个。
另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命名142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事实上,无论是苏北农房改善,还是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已经在探索融合。正如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那样,老百姓住房改善的同时,收获了更深层次的升级。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介绍,江苏在积极推动农房改善项目按照特色田园乡村标准进行建设,立足于一步建成特色田园乡村,成为推进苏北农房改善的工作“标杆”。“根据苏北农房改善省级考核验收情况,统筹考虑建设成效、产业发展、村庄活力等方面因素,有45个实施成效突出的农房改善项目本次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大力度推进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第三批省级试点村庄按照项目清单计划完成实施,并指导各地将特色田园乡村与苏北农房改善项目、省级传统村落等已建成的各类示范村庄串点、连线、成片,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从点的创建向区域建设拓展,着力发挥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集成示范效应。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