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在即 ,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的警察们今天(7月25号)也特地发布了与高考录取工作有关的四种骗局类型,提醒大家当心。
骗局一:谎称有"内部指标" 交钱就能上理想大学
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刘国栋介绍:第一种类型,就是有内部指标,诈骗人员冒充说是某某高校的工作人员或者自称是有特殊的关系,只要你花一定的指标费,就能给你一个大学的名额,这样一些家长就动心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诈骗。
民警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内部指标""内部关系"等说辞,高招录取工作没有捷径,谎称考生及家长只需花点钱,就可以进入心仪大学的应该谨慎对待。
骗局二:以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诈骗
第二种类型就是助学贷款 助学金的诈骗,诈骗人员冒充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以补贴的名义,给家庭情况存在困境的,补贴几千元钱的费用,这种大家也不要相信。
民警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助学金的发放需要从申请到评审再到公示,最终才能发放到学生手中,而整个过程都需要所在学校的参与,而且助学金还会记入学生档案,所以尚未报名入学是不可能提前提供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的。
骗局三:混淆学历类型 招生诈骗
第三种类型,诈骗分子就是混淆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和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概念,对家长进行诈骗,面对这些,我们也不要相信。找正规途径、官方渠道,去咨询、去核实录取院校的真实信息。
民警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针对这类骗局,考生及家长应分清不同的教育形式,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就学类别,以免上当受骗。
骗局四:谨防个人隐私泄露 留下安全隐患
第四类主要是防止考生的个人信息泄露,诈骗分子通过一些钓鱼网站、查分网站 APP,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验证码之类的,骗取考生的个人信息,然后进行一些不法活动或者会陆续进行,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民警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网络时代,各种手机APP是层出不穷。高考分数公布过后,一些打着"大数据分析如何填报志愿"等名义的APP面世。而这种APP只要一点开,就会让用户输入考生的高考信息,个人信息就会立即被犯罪分子从后台窃取。同时遇到问题要及时核实信息并选择报警处理。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