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债”向下 人情味向上:徐州新沂移风易俗结硕果

2020年03月20日 14:23:17 | 作者:耿润方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f405ce883f784bc7bdd687ca99169f5d 22081362 2020-03-20 14:23:17 /a/20200320/f405ce883f784bc7bdd687ca99169f5d.shtml

  徐州新沂墨河街道史圩村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引导简办白事35家,平均为每户节省开支近3万元;红事3家,每户仅彩礼一项节省5万元。在疫情防控期间,村内2户喜事推迟延期;3位老人离世,丧事从简,仅有至亲分散吊唁,一桌酒席未办。

  “以前办一场酒,要花费数万元。”

  “我们村里,原来除了婚丧嫁娶之外,还有升学酒、满月酒等五花八门酒宴。不管什么由头的酒席,都要上点儿礼金。以前30元、50元就不算少了,现在100元算是一般人情往来了,关系好点的,多则500元、1000元都有。办一场酒,都要花费数万。而村里哪家没有事,今天在他家,明天又到另一家,一年打工挣点钱都花在这上面了。大家都有怨言的,但这是风俗习惯,谁能改了?”史圩村村民钱洪增苦笑着说。

  史圩村位于高速公路南侧,神井大道纵贯南北。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庄,村民5000多人,耕地面积7000多亩,现有党员124名。村民大多数并不富裕,有的因一场婚丧喜事而返贫,有的因“人情宴”而四处举债。一时间,“人情宴”重于人情味。

  一平台两支队伍成为乡风文明的“监督哨”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平台作用,墨河街道自2019年3月,10个村都成立了由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及各村红白事大总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5月份,成立了11支文明新风志愿服务队。各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文明新风志愿者两支队伍作用,一改过去干部说为群众说,干部管为大家管的工作模式,让群众愿意听、能接受。修订村规民约,全面规范红白事办理时间、规模、开支等,如喜事彩虹门不超过两个、白事花圈不超过五个等,新村规民约成了村民的“行为指南”,坚决向陈规陋习说“不”。

  “人情债”减负,人情味更浓

  “在外辛苦一年,回来口袋就空了一大半。”史圩村村民钱振恒说,由于恐惧这些“人情债”,他和妻子带着小孩躲在外面不回来过年。如今,袁夫顺和妻子“再也不用担心超过负担的‘人情钱’了”。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沂各地老百姓因陈规陋习、人情债务带来的烦恼正在逐渐消除,人情味反而更浓了。逐步让“新沂规矩”向“新沂习惯”转变,并逐步内化为“新沂文明”。

  (来源:江苏广电徐州中心站/耿润方 季栋 通讯员/王秀红 编辑/苏月)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