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不飘雪开启“暖冬模式”!养生tips看这里→

2019年12月07日 17:28:39 | 作者:李璇 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6c2e086cad54e63aa0f593fc642be91 20751584 2019-12-07 17:28:39 /a/20191207/86c2e086cad54e63aa0f593fc642be91.shtml

  今天(12月7日)迎来了一年中第21个节气:大雪,不过对于江苏来说,今年的大雪节气不仅不会飘雪,反而会开启一周暖冬模式。

  进入大雪节气之后,未来一周,由于天气持续地晴好,体感反而要比小雪节气还要暖和,不用再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了。不过在11号前后,还是会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带来小幅的降温。

  除了这一次小的气温波动之外,未来一周,最高温度总体能回升到14到16摄氏度之间。但是在8到10号,由于处于静稳的大气条件下,雾霾逐渐累积,全省可能出现轻度到中度污染,提醒大家出行时要做好防护。预计一直到下周末15号,全省才有可能迎来一场小雨。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最近这段时间,因为猪肉价格较高,牛羊肉就格外畅销起来,这也契合了大雪养生重“温补”的主题。

  医生提醒,大雪时节,昼夜温差大,患有心脑血管病、气管炎、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要注意头部、脖颈、腰腹的保暖。尤其是头部保暖,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日常锻炼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做操等较为舒缓的,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大雪节气 这些部位再不驱寒保暖就晚了!

  大雪节气养生的要点应在“藏”。那么究竟哪些部位怕冷,要格外注意保暖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韩晓明主任提醒,保暖有几个重要部位。

  双脚:寒从脚底起,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许多身体器官的经脉穴位都起源于脚,而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往往供应不足,容易导致脚部冰凉。最好每天用40度左右温水泡脚,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在温水中加些红花、艾叶,并配合按摩脚部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常坐在办公室不经常运动的人,泡脚效果比较明显。孕妇泡脚只需用清水即可。

  腿部:冷从腿上生,“老寒腿”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80后的朋友也有这个毛病。冬天穿得很厚,可总是觉得腿部暖和不起来,这时就一定要注意腿部的保暖,避免落下膝盖痛、骨质疏松等毛病。韩主任提醒大家,穿得厚≠穿得暖,尤其老年人冬季骨头格外脆弱,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穿得厚重容易跌倒,可选择保暖加绒轻盈的宽松裤子。

  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血管丰富、血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阳气散失,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大家依据环境调整,注意头部保暖,外出时选择深色线织加绒帽子,最好两侧边能遮护耳朵,前面能下拉近眉毛。同时,尽量用温水洗脸,避免戴棉质不透气口罩,易因缺氧导致浑身乏力,头脑昏沉。

  颈部:颈部是人体的要害部位,颈部受凉会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还会使颈椎间隙变窄,压迫神经、血管,增加颈椎病、中风的发病危险,中老年人、抽烟者、血虚体质的人更易发生。因此,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外出,可以围围巾、戴脖套、穿立领棉衣,但切忌把脖子和嘴巴一起捂着,避免围巾纤维脱落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腹部: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则阳气少,更易受寒邪侵袭,故最怕受凉。受凉后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胃痛、腹泻等症状,还有些女性不注意腹部的保护,形成“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很多女性站久了腰酸肚子下坠、痛经、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腹部保暖尤为必要,可通过按摩腹部、热水袋、中药热敷等方式驱寒。

  腰部:腰为肾之府,一旦腰觉得冷了,它就会闹情绪,出现腰膝酸软、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有腰肌劳损史、司机来说,要格外注重对腰部的保暖。除了借助戴腰围增加保暖外,还可以使用暖宝宝贴、热敷等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聚气驱寒方式,还可以通过日常饮食和适量运动提高体内抗寒能力。韩主任建议,饮食上可以调理饮食口味,微微偏重为宜,或多食用颜色偏“黄”、偏“黑”的食物来温补养肾,比如乌鸡、羊肉、萝卜、橙子等食物。同时,冬季不宜做剧烈运动,以微微发热为宜,比如太极、八段锦、散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注意运动时间不宜太早,早睡晚起比较符合自然的作息规律。

  大雪节气,养生还要注意几点:

  藏:重点保护呼吸道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

  补:食补不可补之太偏

  在补养上,虽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也要适度,不可补之太偏,应辨证施补。萝卜、白菜等乃是常用的日用之蔬;猪肉、牛肉、狗肉、各种鱼类、禽蛋都为常用的补品;红枣、荔枝、桂圆、核桃、枸杞等药食两用的常用补品可据情选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酌情选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和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或者下载我苏网、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李璇 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梁瑄)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