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1日),第七届全国火花文化节博览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火花收藏爱好者汇集南京,展示火花藏品,交流收藏心得,薪火相传,畅叙友情。
火柴,曾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火柴被设计更科学、使用更便捷、保管更长久的点火方式所取代。火柴的需求量正日益减少,过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火柴将慢慢地从人类生活的舞台退出。计划经济年代全国曾有180余家国营火柴企业,如今已全部消失。但是,火柴盒贴即火花艺术,作为一门收藏,多年来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现在,更由于火柴本身临近消失,火花的收藏越发炙手可热。火花收藏与邮票收藏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人们可以从一枚枚小小的火花艺术图案中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文化演变、民俗风情、山川地貌等。真可谓“方寸之间,大千世界”。
来自福建福州的陈鲁,是一名中学老师,他今天带来了5本火花集,内容十分丰富,有北京火柴,上面写着,“多种瓜菜,调剂生活”;“精打细算,计划用粮”;“应该算了吃,不能吃了算”;还有长沙市地方国营华新火柴厂的,上面写着,“为提前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以及“高举总路线的红旗,继续向前跃进!”还有“计划生育”、“红楼梦人物”、“毛泽东诗词”火花等。
陈鲁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家就住在福州火柴厂旁边,对火柴生产十分熟悉,自80年代开始收藏火花,与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建立联系,互相交换收藏品。他说,这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多年来,他收藏的火花品种达到10万枚,均不重复。
来自江苏徐州的孟连印,年近70,谈起火花来,兴致浓厚,他介绍,自己60年代在徐州上小学6年级时就对火花产生了兴趣,开始收藏火花。工作是紧张的,他总是挤出时间,与各地朋友联系,与身边的亲友交流,多方收藏火花作品。孟连印对记者说,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在火花上都有展现。他现在侧重于研究火花的背景,以及火花以外的知识,“现在收藏火花的以中老年居多,希望有年轻人能够参与,让这一收藏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本届博览会内容丰富,并公布了2017至2018年全国统一编号火花最佳火花评选结果。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余根网 编辑/刘元)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