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明明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却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南京的张女士就碰上了这种困扰,她在半年多时间里,向一家健身馆购买了28万多元的健身课程。而这些钱都是张女士通过刷信用卡、小额贷款弄来的。如今,张女士承担着非常大的还款压力。她想申请退课,却并不容易。
去年8月底,张女士在金吉鸟健身馆万象都荟门店第一次购买了健身课程,花了四千多元。“之后就每个月每个月都在买,到了今年二三月份是最后一次买。从头到尾买了770节课。”张女士说,半年多时间下来,她总共花了28万多元。
哑铃、拉伸、康复,甚至是格斗,能买的课程张女士几乎全买了。然而,她的年收入却只有四五万元。那么,张女士哪来这么多钱买课呢?“都是通过微利贷,还有花呗、借呗贷款,然后就是信用卡。”张女士说,一开始她并不想购买这么多课程,但私人教练总是说这也需要加强、那也需要加强,“糊里糊涂就好像被洗脑了一样,越买越多,根本刹不住。”
三个月前,张女士的私人教练离职,她终于回过了神。此时,张女士还剩下19万多的课程没有上,每个月一万多元的还贷让她压力山大。
张女士想退掉剩下的健身课,但是违约金的数额始终没有谈拢。7月31号上午,记者陪她来到健身馆。门店经理表示,可以退课,但张女士必须按合同的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按照合同,这笔违约金有30%。如果按剩下的19万课程算,张女士要被扣掉5.7万。
张女士则认为,自己冲动消费固然有一定过错,但健身馆的私人教练不顾她的经济能力,诱导她过度消费,也有责任。张女士同时表示,按照《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预付消费有"不得超过五千元"的限额规定,健身馆违反了这一规定。
记者联系了健身场馆的主管部门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张女士误读了这条规定,只有经营者发行预付卡才有额度限制。但张女士并不是办卡,而是和健身馆签合同购买健身课程。因此,只能算普通的消费合同纠纷。经过沟通,商务局工作人员帮张女士联系了金吉鸟健身馆总店,协调双方解决退费纠纷。当天下午,总店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他们可以减轻张女士的违约责任。
现实中,像张女士这样明明没有消费能力,却控制不住买买买的人不少。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曹秋云表示,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长时间的过度消费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情感心理障碍。“这一人群会表现出兴奋、夸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过度消费。我们称之为挥霍。”曹主任说,这类人群买的东西不一定有用,买过之后也会后悔,但就是控制不住。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可以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和朋友、家人沟通;严重的话,应当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
更多新闻视频,请关注江苏卫视8月1日18:00的《新闻眼》。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张清 编辑/国正)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