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4元,同比增长8.7%。这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最主要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王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了12676元,同比增长8.9%。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是15826元,增长8.8%。农村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是6677元,同比增长了7.5%。”
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认为,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江苏能取得工资性收入8.7%的增幅来之不易,这首先取决于全省稳定的就业形势,就业是“六稳”之首,有活干、劳有所获、劳有所得,让居民增收的步伐加快,“6月末,江苏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继续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0.38万人,同比增加1.49万人。依托于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的新兴业态新增就业人员6.91万人,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6元,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9:1,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刘兴远说。
收入的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扶持。2018年的8月1号起,江苏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了三档,这项惠民举措让许多人尤其是一线员工、困难群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王晓辉说:“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2020元,增长了6.9%;二类地区每个月最低工资标准是1830元,增长了6.4%;三类地区每月是1620元,增长了6.6%。”
此外,还有一项惠民举措就是个税的调整,也间接地提高了工资的收入。王晓辉介绍,今年新的税法下调了计税的基数,提高了个税的起征点,同时纳税人享受到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那么这些都切实地提高了广大工薪阶层,减少了广大工薪阶层的税负。按照我们住户调查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苏省居民个人人均个人所得税支出同比下降了19.1%,减税效果显著。
记者还了解到,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房租和集体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也较为明,其中,城镇居民达到了3050元,增长14.5%,农村居民是403元,增长1.2%。此外,发放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以及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扶持劳动者创业,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这些最终也都相应地反映在工资单上。
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江苏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9:1,比上年同期进一步缩小。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玉洁)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