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九成志愿者为低龄老人

2019年07月23日 13:16:25 | 作者:王尧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9e1a78f53ad4910af96160e5ec79b81 19302881 2019-07-23 13:16:25 /a/20190723/29e1a78f53ad4910af96160e5ec79b81.shtml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深,“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全国各地在进行积极探索。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为高龄、独居或者特别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务,将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进行储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支取时间兑换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民政部2018年开始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并争取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全国推广的运行模式。目前,南京已有4个区在开展“时间银行”试点,并且预计在2020年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实现“通存通兑”。

  那么,究竟目前试点地区“时间银行”运作情况和服务绩效如何呢?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的暑期实践团队围绕此课题展开调研。栖霞区尧化街道是南京市最早启动“时间银行”的城区,于2014年开始实施“姚坊门时间银行社区互助项目”。7月14日—7月19日,课题调研团队一行7人在栖霞区王子楼、尧化、尧新、尧安等12个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对象有两类人群,一类是注册为“时间银行”志愿者的志愿者群体,调查了102位志愿者;一类是接受服务者群体,访谈了79位老人。

  通过调研发现,“时间银行”志愿者,有九成以上都是社区的低龄老人,还有部分是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中有一些专长的居民。现已65岁的志愿者李阿姨表示,“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时间过得有意义,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成就感。因为孩子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老人,希望通过这种服务‘互惠’,等自己老了以后也有志愿者照顾。”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的“7+2+1”兑换模式(70%服务、20%物品、10%钱)基本上都是满意的,目前卡上的时间存款主要是兑换基本生活用品,如大米、油等。

  姚坊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

  调研团队访谈尧石二村居民区接受服务的老人

  “时间银行”的服务接受者,基本上是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独居、空巢或者残疾老人,这些老人中有些还能生活自理,但是有好多已经处于半自理状态。因此,对于志愿者们提供的上门服务,他们都表示出很高的满意度。尧石二村张老太太表示:“我子女离家太远,他们不常来看我,倒是小王,基本上两天一次到我家来,陪我聊聊天,打扫卫生,有时还帮我买菜,陪我出门看病,我很感动。”志愿者们对于这些老人,还提供“爱心助餐”服务,每天按时送餐上门。有些能够走动的老人,在志愿者的服务下,经常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接受各种服务。

  小调研团队成员与老人亲切交谈

  同时,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尧化街道“时间银行”项目的督导岳耀蒙表示:“尽管作了很多动员,但是志愿者数量还是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志愿者结构上还是以低龄老人为主,中青年人群和儿童相对比较少,团队志愿者以高校社团为主,企业和单位的志愿团队比较少。”一些志愿者对于时间银行的计时系统不满意,认为提供服务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扫一次二维码不是很人性化,志愿者刘大伯表示:“我们不怕多提供服务,不怕辛苦,但来回扫码很浪费时间精力,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受到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探索完善志愿者服务情况的记录方式,力图做到人性化和合理公平并重。通过对多个社区横向比较发现,“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同一个街道发展不是很均衡,作为总行的王子楼社区,服务内容种类多,但是有些分行社区的服务相对比较单一,大多只局限于爱心助餐服务。

  “爱心助餐”服务的志愿者合影  

  该课题的指导老师南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许芸副教授表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弘扬了社会志愿精神,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了邻里互助文化新生态。‘时间银行’即将在南京全市推广,迫切需要在全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法规,加强宣传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并且提升志愿者助老服务的专业化。我们团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总结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经验和评估服务绩效,形成报告提供政策参考。”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通讯员/许芸 编辑/贝茜)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