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的病房外,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每周固定的一天,病房的大门外就站满了焦急的家长,等待着里面医护人员叫着自己的名字。疾病将这些父母与初生的婴儿们生生隔离,只有这十来分钟的探视时间可以与孩子短暂地相聚。他们还没看够孩子的模样,就要将孩子送回新生儿监护室继续接受治疗。自己只能在门外日复一日焦急地等待。
现如今,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开设新生儿家庭式一体化病房,患儿父母可以24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与医务人员共同协作,参与治疗和护理,一同促进孩子早日康复。安徽的徐女士和她的女儿萍萍就是该院新生儿家庭式一体化病房的第一批入住家庭。“我每天不用只是在病房外焦急等待,不用再猜她到底好不好。在这里我可以天天看着她,亲自给她喂奶,给她换尿布,哄她入睡,看着小小的她每天在我怀里安静睡着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徐女士一脸幸福地说道。
双胞胎早产入院 父母在门外守候两月
2019年2月15日,萍萍和弟弟凡凡比预产期早了将近2个月就来到了这个世界。29+5周的他们出生时都不足3斤,并伴有气促,呻吟,情况危急。两个孩子还没来得及感受妈妈温暖的怀抱,就被送到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刚刚生产完的妈妈,心里始终放不下暖箱里的两个孩子,每天好几遍电话地询问孩子的情况。一出院,更是顾不得自己的身体就直奔儿童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我们在外面只能干着急,看不见,摸不着,连奶都只能送到营养室统一配送,”妈妈无奈地说道,“但不管怎样,我也要在这里守着,至少探视的时候还能看上一眼。”
萍萍和凡凡的爸妈家住安徽,孩子住院期间,他们只能在儿童医院附近临时租个旅馆,每天好几次往营养科送新鲜的母乳。“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希望他们多少能喝上口母乳,这样他们也许能好得快一点……”说着妈妈有些哽咽。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虽然孩子们的病情中途有所反复,但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和悉心照料下,萍萍和凡凡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可以出院了。但萍萍由于肺功能发育不全,还做过心脏手术,回家后需要继续吸氧。5月7日,接两个孩子出院的那天,爸妈一人抱着个孩子,眼里满是疼惜和幸福。
入住家庭病房18天 孩子安全家长安心
然而,萍萍的病情在回家20多天后又出现了变化,反复呕吐,并不断加重,还伴有气促。5月28日,再次被送进了南京市儿童医院。爸妈只能将弟弟暂时留在老家,来到南京继续在重症监护室外守望。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当萍萍病情再次好转,爸爸妈妈却不敢带她回家了。爸爸担忧地说:“虽然出生三个多月了,但体重只有五斤左右,我们回家都不知道怎么抱,怎么喂。”这时,新生儿医疗中心的主任程锐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病区刚开设了家庭式一体化病房,家人可以陪同入住,医务人员也会辅助照顾孩子。萍萍目前的情况非常稳定,你们不妨试试家庭病房。”“好好好,我们住,”听说可以陪伴孩子,又不用出院,妈妈立即开心地答应了。
6月4日,萍萍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被转至家庭病房,爸妈终于可以安心地守在孩子身边。家庭病房中的日子,面对瘦小体弱的萍萍,爸妈在医务人员的教导下逐渐从手足无措变得得心应手,能够熟练地给孩子换衣服、换尿布、洗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疾病护理。此外,让爸妈更欣慰的是,在专业母乳喂养的指导下,萍萍吃得好,睡得香,十多天就长了一斤。6月22日,准备出院时妈妈说道:“住在这里,孩子安全,我们也安心。医务人员把孩子照顾地很好,教我们的东西也特别实用。你看,我现在连简单的急救操作都能会一点的,这下回家带娃我们再也不慌了。”
24h的家庭参与式护理 让患儿更好地向家庭过渡
在重视家庭育儿教育的今天,家庭参与式照护已经是国内各大医院一直在倡导并践行的理念,但是在新生儿科实行家庭参与式照护却要受到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封闭式管理制度的影响,实施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大多是患儿父亲或者母亲进入NICU参与护理每天1h~6h不等。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则顺势而为,优化病房结构以及人力资源配备,在早产儿病房开设了半层楼的家庭病房(8个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的房间),用以全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和护理,婴儿父母可以同时入住并24h陪伴婴儿,通过医护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合作、信息共享,以期更好地促进婴儿的健康和家庭单元的稳固,从而更好地帮助婴儿从医院向家庭过渡。
变被动支持为主动参与 满足孩子和家长心理需求
基于家庭病房创造的照护环境,将父母被动支持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护理中,通过指导和帮助父母掌握必备的新生儿照护、急救技能,解决家长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纠正不正确的育儿方法,使他们出院后有信心和能力照顾婴儿。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够增加医护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性,减轻无陪护病房因母婴分离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家属焦虑状况,从而在提升救治率的基础上完善婴儿心理行为的发展以及母亲产后的心理需求。
标准化流程管理 让孩子更安全家长更放心
为了让父母更好地参与到照护过程中,设置了一体化的家庭病房。入住前,医务人员将告知家长相关入住须知,并提供1份入住清单。为了婴儿安全,进入新生儿家庭病房的家长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
全方位家庭护理指导 让家长科学育儿
1、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
积极推行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营养来源,母乳喂养可减少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改善其长期预后,有助于婴儿智能、社交能力的发育。对此,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拥有江苏省母婴专科护士,将全方位指导您如何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
2、父母教育计划
由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新生儿高年资专科医生或护士在室内或床边授课,帮助家长学习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授课内容包括:手卫生、新生儿基础护理(眼、口、脐、臀护理方法,更换尿布、穿衣、沐浴、测量体温)、必要时的奶液配置(奶瓶喂养)、母乳喂养、母乳强化方法、婴儿物品的消毒方法、用药护理、皮肤护理(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体位护理(鸟巢式的体位摆放、哄抱婴儿、睡眠姿势)、急救复苏(呛奶后紧急处理)、意外简单处理、异物吞入(海姆立克法)、学习简单的症状观察等。同意参加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家长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课程或者一直参加直到出院。同时为有相似经验的已出院婴儿父母和正在参加的父母搭建平台,方便互相交流经验。
3、父母参与式护理
新生儿家庭病房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新生儿病房护理模式,父母将成为婴儿的主要照护者。入住家庭病房的父母每天所参与的项目有:喂养、穿衣、打包、更换尿布和皮肤护理,并记录婴儿每日喂养量及体重变化。这有利于将专业的新生儿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从而满足婴儿及其家属对专业照护的需要,使得新生儿出院后仍能得到专业的家庭护理。在此过程中,父母由旁观者变成主要照护者,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解答父母的各种疑虑和问题。
新生儿家庭病房和家庭参与式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新生儿家庭、保持医护与婴儿及其家长关系平等基础上的照护模式,是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家庭病房照护模式后,将进一步降低早产儿出院后的再次入院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增加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编辑/蒋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