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校园】秋天到了,金中的这棵树独得恩宠

2018年11月05日 14:55:08 | 作者:杨惠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bdfe8f3b8318923afd75248 16327012 2018-11-05 14:55:08 /a/20181105/5bdfe8f3b8318923afd75248.shtml

  初入金陵中学校园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慨叹:闹市之中竟有如此一块地方,清幽古朴,绿树成阴。据了解,金中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多达百余种,草木温润,大树参天,他们见证了学校130年的变迁,不仅承载着金中的历史,也凝聚着所有金中人的情感。

  银杏:来中山路169号许个愿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郭沫若《银杏》)

  走进金中校门没几步,所有嘈杂便完全褪去,只能听到悬铃木叶子在沙沙作响以及教学楼隐约传来的读书声。金中校园里共有三株银杏,操场旁的这一株独得恩宠。渐入深秋,金中学子们对它格外关切:那一树金黄的叶子落了吗?大概三四年前,有学生在银杏树上扎了一条红丝带,每到秋高气爽、银杏树裹得一身金黄时,上面都会插满了写着心愿的叶子。 

  金陵中学生物老师许峰称,同学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愿,老师们也觉得这非常可爱、纯真,于是默许了这样的举动。这棵“许愿树”也成为很多金中学子毕业多年之后的美好记忆。

  所谓金秋,斑斓如斯!来中山路169号,许下你的心愿吧!

  桑梓之树 父母之邦:金中人的家园情怀

  金中的北操场距离校门几步之遥,东南隅有一株梓树,隐没在树丛中。许峰介绍,校园内梓树仅此一株,虽已经生长了数十年,高大繁盛,却只在这初夏季节开出满树的白花,其他时候倒也不显眼。

  古代,农村每家都在房前屋后种植梓树,一为遮荫,二为用做燃料,和桑树同为家庭必备树木(桑树作为养蚕抽丝纺织的必需树种)。所以古代汉语常称自己的家乡为“桑梓”。

  直到近几年,金中人才发现,东北有桑树,东南有梓树。桑梓之树,父母之邦。原来,前人当初种植设计时,在树种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在进校门的不远的地方就种植了桑树和梓树,实际上是给学子们传递一种家园情怀。

  百年龙柏:多难之时 立碑明志

  大树参天,根如磐石。金中建校130年,钟楼旁有两棵圆柏与校同龄。 与他们相伴的,还有一株龙柏,当年的金中学子在战乱年代种下它,更在树下立碑,发愿成为国之栋梁,以“百年树人”明志。

  民国24年(1935年)春,在南京干河沿的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里,一群年轻人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北侧种下了几棵龙柏,并立碑为记。彼时国家多难,弦歌不断,在暴风雨将至之时,金中学子深晓兴教救国之理,发愿成为国之栋梁,遂以“百年树人”明志,刻于磐石与龙柏共植于金中腹地。

  许峰称,碑的落款写的是“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 甲戊级植”。“民国二十四年”就是1935年,“甲戊级”是1934年入校的学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战就已经爆发了,那个时候南京的整个形势堪忧。学子们立下这块碑,应该来说是把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这样一棵树联系在一起。

  之后的七十多年,龙柏历经风雨,日益伟岸刚毅,它看遍兴衰,见证了近代教育的沧桑与传奇;而那块石碑也渐渐被积尘浮泥掩盖,久久不为人知。直到2008年金中百廿校庆之际,亲历者再回母校,于钟楼故地寻那树、那碑……当年的青春学子已成耄耋老者,当年的小树也已成苍龙,“虬缠树梗指青天”,而那石碑也终于重见天日。

  金中学子:我想做一棵树 

  生物老师许峰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不大的校园里,植物种类多达百余种,包括银杏、水杉、喜树等珍贵树种。由于各种各样绿色生命的存在,春有玉兰,夏有紫薇,秋有木犀,冬有蜡梅,四季常绿、月月有花,洋溢着无限的自然情趣。

  金中的草木温润,气度不凡,滋养了一代代金中人;金中的大树参天,根如磐石,历经百年巍然不动,撑起了教育的一方天地。金中的植物故事还在继续,滋养着一代代金中人。 

  中美高三1班蔡一萌称,下课的时候,如果心情不好,在金中转一转,仿佛置身森林之中;抚摸着老树干,听着钟声,就会心旷神怡。金陵中学剑桥高三2班刘伯涵称,其实大家很羡慕学校的树,它们见证了一代一代学子的变迁。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杨惠 编辑/赵梦琰)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