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的同名大型音乐儿童剧,于今天(10月6日)下午在江苏大剧院上演。该剧通过语言、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展现童心之美、成长之美、人性之美。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已翻译成英、法、德、意、韩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800余万册,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反响。经曹文轩授权,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2017年正式启动了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编创工作,并由江苏省少儿文化艺术促进会等单位承制,为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少儿文艺精品,该剧特别邀请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名誉会长李若君、著名编剧薛梅、国家一级导演胡一飞、著名作曲家周文军、中国舞美协会名誉会长薛殿杰、著名服装设计张柏源、编舞吴德斌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担当主创团队,联袂给孩子们呈现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融合的艺术精品。
《青铜葵花》以纯美的笔触描写了“苦难中的美丽、挫折中的成长”。从文学到戏剧的再创作,生动展现原著的艺术魅力。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演绎了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葵花洪水获救后被收养,她和农村哑巴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两人在奶奶的照料下共同成长。他们一起经历了贫穷的生活,也经历了“苦难中的美丽”。全剧撷取原著中收养、让学、活着、离别等动人片段,希望今天的孩子们能体会到享受艰难和享受挫折的快乐,同时汲取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哥哥你光脚冷不冷……”舞台上,情节一幕幕展开,台词一次次击中人心。因为家庭贫困,青铜把仅有上学机会让给了葵花,当葵花看见哥哥为了自己卖了脚上的芦花鞋,光脚走回家时,无比心疼地将哥哥冰冷的双脚拥入怀中。这一幕,让不少观众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然而,不管故事发生的年代有多少坎坷和苦难,孩子们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阳光。蝗灾过后,葵花发现了天上有一朵云彩,“哥哥你看像不像一个大馒头”。她从天上“摘”下来一个“馒头”,分了一半给哥哥,又从地上捧了一把沙子,想象这是米饭。在那个苦难岁月,充满童趣孩子们苦中作乐的片段,让现场不少观众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谈到音乐剧的创作,说道:“小说有小说的特点,音乐剧有音乐剧的特点,音乐剧把小说搬到了舞台上,经过编导的创作,可以更好、更直观地向小读者、小观众,展示小说的魅力。艺术是相通的,又是互补的,所以看过小说的人,可以来看看音乐剧,看完音乐剧之后,回过头来,我们再到字里行间,可能会有更好的发现,更新的发现。”
把小说搬上舞台,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是这个作品的延伸,也是它的再创作,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题材,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把它再现,每一次再现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同时每一个创造都是让我们读者和观众一个享受的过程。
祁智告诉记者:“音乐剧选取了《青铜葵花》这个长篇小说中间几个很有特点的情节,把它变成了音乐剧,它的舞台很好看,但是很简朴,它的色彩很鲜明,体现了我们曹文轩老师作品的一个追求。即使在苦难的岁月中仍然给人看到光明,看到幸福,看到希望,过去的生活虽然是贫困的,可是我们的太阳在天上,我们的自然风光在我们的背后,即使是那些自然灾害,也不能阻止人们追求幸福,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撑我们生活的是什么,是我们老百姓内心深处的那种温暖,那种温情。”
谈到如何演绎好那个时代的《青铜葵花》,祁智说:“曹老师所写的毕竟有很长的距离感,但是这些演员很好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的心理特征,包括那个时代的风貌,这是很不容易的;把一个小说变成音乐剧,里面跌宕起伏的音乐,回肠荡气的音乐,虽然很简单,但是直达人心,这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看好他们这样一个创造。”
“葵花”的演员杨晓蒙告诉记者,她2015年就看了原著,三年中,一直把原著拿来温习,从原著中提炼作者对葵花的性格描写,包括她的衣着,性格、外貌等方面,再结合编剧赋予葵花的一种在舞台剧中的任务,从她和奶奶、哥哥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感悟这个人物的独特的性格。
本身从事儿童剧表演工作的她,这次出演的葵花,跟以往的单纯演现代小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演的葵花是从7岁成长到12岁,我要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她说话或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她的行动,要有充满童趣的感觉,再加上这个年代赋予她的特有性格,加上她所经历的事情,在油麻地奶奶和哥哥赋予她的爱之后,她是怎么成长的,结合一切的元素去塑造葵花这个形象。”杨晓蒙说。
据了解,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是继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寻找“红头发”》之后,江苏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儿文艺精品,目的是进一步发挥美育的滋养作用,努力用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艺术形式,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引导孩子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从小在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争做时代新人。据悉,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将于下半年开展进校园巡演,让该剧走近更多孩子的身边。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王健安 编辑/赵恩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