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江苏省南京市与青海省西宁市,栖霞区与湟中县东西部对口交流协作扶贫工作,增强西部文化影响力,讲好“非遗”故事。9月28日,由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栖霞区人民政府、湟中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幸福西宁·艺韵湟中”的湟中非遗工艺品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面积2540平方公里,县城鲁沙尔镇距离省会西宁市25公里。湟中县历史悠久,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这里山川秀美,景色明媚,雄浑奇异的自然景观与神圣神秘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青海省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湟中县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湟中县作为青海省的文化大县及河湟文化的发源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数十年间,湟中非遗工艺品发展迅速,来自湟中不同领域和地域的非遗传承人及工艺师越来越多,群众对“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明显提高,湟中非遗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传承。
湟中县自2005年开展非遗申报工作以来,文化馆积极申报非遗项目,“非遗”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目前,湟中县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项,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省级16项,市级9项,位居西宁市四区三县之首。
通过对各种民间活动、艺术、传统知识以及技能等的发掘、整理和申报,有效保护了传统文化,使得这些民间的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了本次“幸福西宁·艺韵湟中”湟中非遗工艺品展,南京与西宁双方的文化主管部门从筹备至今已有半年时间,工作量非常之大。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栖霞区文化旅游局和湟中县文化部门在众多非遗工艺品中精中选精,最终有来自湟中县的13位传承人及工艺师的近百件作品参展,包括加牙藏毯、湟中银铜器、湟中堆绣、湟中农民画、河湟皮影、湟中镶丝、湟中宗喀唐卡、慕家酩馏酒等非遗技艺。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自明朝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采用天然高原牧场的绵羊毛制成,并用天然矿物质染料和植物染色,使染出的线色彩明丽,不掉色、不褪色。
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湟中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湟中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是继承藏传佛教唐卡、壁画、堆绣等技法基础上,融入青藏高原其他民间美术(如民间剪纸、皮影等)营养滋生出来的新型现代民间绘画形式,作者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牧民民间艺人,其主要内容表现了青藏高原各民族风俗习惯、劳动生活场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6年湟中农民画被列入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堆绣起源于唐朝,到了明朝有进一步发展,2008年6月湟中堆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中堆绣属于丝绫堆绣,着重于人物造型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配置。
慕家酩馏酒,是在湟中地区传统酿造的青稞酒。这种土法酿造的酩馏酒,气味醇香,酒香绵软。采用青稞和六十多种中药及地方独特的水质,以传统工艺方法酿制而成,是河湟地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包涵了浓厚的酩馏酒历史文化。
宗喀唐卡起源于湟中县,其表现题材集中为青藏高原藏族的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其制作颜料以金银、珍珠、珊瑚等珍贵矿物石和藏红花、蓝靛等植物为颜料。
据悉,这场展览从9月28日一直到11月28日。
(编辑/XF)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