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7月14日),在苏州举办的第八届江苏书展的中心舞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网红教授胡阿祥开讲闻“名”识中国,他以独到的观点追根溯源、古今联系、中外沟通地讲述祖国名称的来源取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俨然一场巨大的文学盛宴。
读书当“玩味”生活更有趣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六朝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百家讲坛》主讲人。
现场的讲座中,胡阿祥教授从“中国”这一名号谈起,阐释了“中国”作为地理概念、文化概念、民族概念以及政治概念的名号内涵,并对“中国”及其他名号如“华夏”与“中华”,以及“中国”的域外称谓如China,从音、形、义诸方面作了深入解读。胡阿祥认为,人有姓名有称呼,国家也有国号有年号,各种名号往往不是简单的符号,对国号名号进行解读分析,可以以独特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感受我们历史的悠久、文化的丰富以及汉字的魅力。
胡阿祥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这和拼音文字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华文化的很多特色就体现在这里,所以我感觉真的是每一个字都是一部文化史,读书要认字,认知,不仅是知道他怎么读,怎么写,而且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既然读书就要真正的读懂书。
胡阿祥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读书不光可以“养智、养身、养德、养心”,还可以“增加颜值”。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在他看来,如果把读书当成一件可“玩味”的事儿,就有意思多了。读书要跟生活结合起来,如果在生活中,能够印证书里的内容,那么肯定就能记住。
他表示,对于年轻人,哪怕锻炼他的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我们走在外面,我们看到这么多道路的名称,是什么意思,我们就会想,我们天天看到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去想,对自己姓名中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主动的文化,不再是文化,而是我是我,我就是文化本身。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