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珍宝,近年来随着国家保护力度的加大,许多灿烂的文化被重视和保护起来。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们镇江一共有2人入选,传统音乐——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何春生就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生活里,很少能接触到了道教音乐,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有哪些历史渊源,又是如何传承保护的?
初夏时节,句容茅山绿树茵茵,青竹繁茂,这里是中国的道教圣地。根据记载,茅山道教音乐是由茅山道院创建的音乐,历代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今年57岁的何春生是茅山道院的一位道长,五月初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镇江市道教音乐类的第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获得这一殊荣绝非偶然,有着音乐天赋的他,自小就对各种乐器有着深深的迷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年满20岁的何春生来到茅山,师从上清派第60代传人施觉义道长和77代传人周念孝道长,学习了茅山道教斋醮科仪和音乐。尽管内心对音乐充满热爱,但第一次接触道教音乐,何春生难免会觉得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何春生深深的喜爱上了道教音乐,从此更加刻苦练习道乐。何春生告诉记者,茅山道教音乐兴盛于隋唐,发展至今,茅山道教的科仪保持着独有的特点,它不仅留存了唐宋时代的音乐风韵,而且还极具地方色彩,吸收了宫廷音乐与全真派正一派音乐的精华,加上茅山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茅山派特有的道教音乐体系,和苏南其它地区的道教音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尽管茅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因为朝代更迭、战乱等历史原因,道教音乐出现了传承断代问题。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茅山道教音乐又慢慢恢复起来,到了2015年,茅山道教音乐开始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经过何春生以及团队的努力,两年后,茅山道教音乐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因为热爱道教音乐,何春生勤加练习,如今他精通多种乐器,笛子用平均孔,笙用固定音位,二胡用一个把位,能自如吹拉出五个调性,能随“高功”的声调从低八度到高八度任意转换,准确地表达该音乐的特色。除此之外,他还培养了一大批的道教音乐人才,并且带领团队走进武汉音乐学院进行理论基础、演奏技巧的学习,为该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一己之力。
除了人才培养,可圈可点的还有茅山道教音乐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茅山已经建成了道教音乐演奏厅,同时耗资500多万元恢复了茅山上清派法箓院,这些都为茅山道教音乐提供了发展场地。另外,何春生表示,对于道教音乐的传承,未来还有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要去完成。
茅山道教音乐作为一种非遗传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需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历史挖掘,丰富这一文化的内涵。只有更大程度地保护宗教音乐艺术,才能让茅山道教音乐成为茅山旅游景区宣传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