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家Rainer Granzin:以音乐的方式体验和表达历史

2015年12月19日 17:33:1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Rainer Granzin,德国音乐家,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音乐作曲;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Rainer Granzin弹奏照片)

  (一)

  上世纪90年代末,大约在1997、1998年间,我读到了张纯如女士写的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在那一时期,我还阅读了很多有关二战时期欧洲战区和亚洲战区的内容,对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感兴趣。

  整段历史让人感到非常压抑,包括欧洲的历史。从德国发生的那一场战争灾难让人感到相当难过,以至于大部分西方人对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另一种文化曾经所经受的苦难一无所知。

  (二)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用自己的感情去体验与表达历史,令我在创作初期感到不小的难度。在中国境内,甚至是在南京这个城市进行创作,而不是在另一世界另一文化的德国家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了创作,我重新看了很多历史影像资料,以便以感性的方式体验它。在创作上也特别注意节奏和速度方面的因素,让缓慢的速度体现诸如寂静、悲哀的风格。

  (三)

  创作初始,我必须让自己的头脑完全放空。开始创作了几段小样,但并不满意,把这些素材完全放弃后,又经过几天的寻找,我终于找到了第一个音,第一个主题。除了写谱,我的创作常常是坐在键盘前,从弹奏的手指下流淌出来的。根据纪录片的需求,还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素材,包括中国传统乐器的运用,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四)

  开始创作时遇到的瓶颈,是尝试带着“悲伤痛苦”的情感去作曲,但创作出的音乐总是“悲”的不够,按剧组讨论的话来说,情感还需要更深层面的进入。在今天这样的和平世界,人们安居乐业,时间和场景不会倒流,这种的创作要求当然存在难度,我必须有意识的在思绪中回到过去。另一个很大的帮助,是在剧组关起门来以后进行的封闭式工作。深夜的黑暗带给我很多灵感,让我进入更为幽深之处。一名作曲家的很多灵感常常是即兴产生的,很多时候很难具体描述旋律是从哪里来的,它有时出现,有时不见。至于前面说到的不够“悲”的素材,我用强化音乐戏剧性的办法,以实现它的最终效果。

  (五)

  对我来说,可以参与这样一次创作,是非常大的荣誉,意义很大。我对自己的同胞拉贝先生一直怀有深深的敬佩。而且,这个创作主题对我个人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目前欧洲有着很大的难民问题,我一直很关注正在发生的难民问题,它虽然与拉贝时期的状态不同,但对难民的避难保护,无私忘我且不畏强权反对的精神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对拉贝先生和当年留在南京的西方人怀有极高的尊敬,并试着以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敬意。

[编导手记]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东史郎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松冈环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辛德贝格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拉贝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魏特琳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威尔逊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乔治·费奇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约翰·马吉篇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笠原十九司篇

[相关评论]

一部感人至深的历史纪录片

外国人视角与作为世界记忆的南京大屠杀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