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2月26日上午,国内首档数字化人文纪录片《且上书楼》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启动。
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南京图书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策划推出纪录片《且上书楼》,挖掘、阐释和展示以藏书楼为载体的文化传承故事,既是揭开古老藏书楼的文化面纱,也是探索人文纪录片的新表达。
启动仪式上,江苏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胡连生,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以桥,江苏广电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季建南,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相关专家,藏书楼后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季建南副台长在致辞中指出,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主流媒体的重大责任。总台一直致力于用光影和镜头传承历史、记录时代,《且上书楼》是又一创新尝试,这部作品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既有纪录片的质感、又有新媒体的网感,希望《且上书楼》能够得到当下广大受众特别是移动端人群的喜爱,努力做到全平台传播、全年龄段观看,让古籍里的故事“火”起来,让藏书楼里的文化“活”起来,让古籍与当今时代产生新的共振,挖掘提振藏书文化与古籍文献保护的时代价值。
活动现场,纪录片《且上书楼》在创制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也作为亮点环节呈现:通过AI数字人技术,让历史上知名的藏书楼楼主们,来到现场,与现场来宾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鲜活的表现方式,让所有人沉浸式感受到先辈们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不懈追求。文化沙龙中,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的专家和过云楼楼主后人分享了他们各自对于古籍守护、文化传承的感受,深入浅出的解读,共同汇聚成书籍从藏之名山到走近大众的传承要义。活动现场,青年古琴演奏家魏圩还带来了一段来自南朝梁代的悠悠古琴曲,此曲最早的文字谱就记录在贵州藏书楼锄经堂的典藏古籍《古逸丛书》中,这也将文化传承的坚守意义具象到生活细节之中。
作为国内首档数字化人文纪录片,《且上书楼》每集30分钟,共12集,本片首次系统化展示了全国古今藏书楼的风貌,立足网络传播的媒介生态,聚焦“书、楼、人”三条线索,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生动诠释“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精神内核。近期,《且上书楼》全平台正式上线,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重磅呈现,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等主流网络平台同步推出。在历史的光影中,为了让这一个厚重的文化命题实现轻巧落地,让传统纪录片打破传播壁垒,《且上书楼》在叙事表意、视觉呈现、融合传播等方面进行多维升级,在固有的纪录片框架上不断推陈出新。
《且上书楼》项目组与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从全国数百座知名藏书楼中,精心挑选出十二座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古今藏书楼作为呈现对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从千年文脉的江南出发,探访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中国国家版本馆、边陲小镇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拍摄地点遍及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福建等地,既有古籍薪火相传的历史场景,也有现代图书馆全民阅读的蓬勃景象,在行进的旅途中触摸历史脉络、见证发展印记,典籍与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互映照,碰撞出传统文化的古韵与新声,实现了历史与当代的对望与融通。
作为一部数字化人文网络纪录片,《且上书楼》突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新叙事表意方式、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拓展“ 纪实+ ”的创作空间。在内容结构上,围绕“书、楼、人”的叙事内核,将戏剧分幕形式引入纪录片表达中,每幕故事独立成章,层层推进之中形成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在叙事语态上,突破纪录片传统风格,年轻的语态使《且上书楼》更具网感,有料有梗又有趣。
同时,配音风格根据整体内容进行符合网络生态的尝试,以年轻化的视角开启别开生面的时空穿梭和思想碰撞,营造出多空间、层级式的“故事讲述场”,引导年轻人读懂先贤智慧,读懂今日之中国。
《且上书楼》借力数字技术场景的应用,实现了视觉呈现与美学风格的升级。将AI数字人技术引入到创作之中,复现历史人物形象,让藏书家“活”起来;运用实景拍摄与数字化、水墨动画、三维建模等技术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别出心裁的视听语言,让历史细节、历史人物生动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以新中式的美学风格展开历史的鲜活画卷,以多元表达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破壁出圈。
《且上书楼》打造“1 +N ”内容矩阵,从纪录片开拍起,就推出网络直播《上书楼》及100条竖版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打造丰富的长、中、短视频,通过“组合式产品”与“矩阵式传播”同向发力,多种内容产品并发传播,聚合媒体资源、拓宽推广渠道,为多平台的广泛传播引流造势,真正做到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守承文化根脉、淬炼时代精华,《且上书楼》将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打造承载中华优秀文化、 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一册册历经岁月沧桑、承载文化厚重的书简穿越时光,与当下的我们产生心灵共振,让一座座守望于时间与空间交汇点的藏书楼拂去烟尘,架起与古代圣贤对话的桥梁,为助力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交出一份灵动且深邃的时代文化答卷。
(《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