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首届人文经济苏州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曲福田等出席开幕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为人文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本次论坛邀请众多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打造服务人文经济发展的学术品牌,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集中智慧开展人文经济研究提供了广阔平台。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为主题展开学术对话和交流。专家学者提出,经济和人文共同繁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从新苏南模式的人文价值构建人文经济发展的实践样本等内容,鞭辟入里的阐述和分析,令人启发,受益匪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持续推进人文经济学的学理性建构,共同把苏州乃至江苏打造成人文经济研究的高地,为探索人文经济发展的苏州样本、江苏样本贡献智慧。
“经济的发展它不仅仅是追求利益,实际上它需要文化的支撑,那么人文和经济共同繁荣,这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像苏州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两者结合得很好,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说。他在分享的主旨发言中认为,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支撑,要“以文化经”。在营商环境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有法治环境,另一个方面就是需要有文化环境。资本、客商流向哪里?讲诚信守信用的营商环境,就能形成外资蜂拥、客商云集的效应。所以我们谈到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文化传统,这种营商环境要把它建设起来。这也是我们研究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一个钥匙。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杨瑞龙则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苏南模式,人文经济发展的实践样本”展开阐述。他认为,新苏南模式非常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创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样一种理念,以及我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所以传统的优秀文化在苏州这块地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它获得了新的生机,新的一种发展形态。在苏州这块地方开展人文经济学是一个最好的试验基地。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揭牌,未来,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苏州校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苏州人文经济研究”项目,科学系统地研究阐释“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和苏州人文经济的实践经验,为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