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优计划”江苏首批试点学校之一,南京大学首届“国优计划”于12月18日正式开班。“国优计划”,即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将支持全国首批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经过层层选拔,南大首届“国优计划”共有53名研究生入选。
今年7月,“国优计划”由教育部正式发布,要求首批试点高校每年每校通过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工学门类有关学科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或教育硕士,同时面向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重点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培养。
“他们将先在数理化生学院进行培养,打牢理工专业知识基础,在寒暑假学习对应的教育类课程,并在中小学实习实践不少于半年,在未来成长为胜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说。
不同于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国优计划”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有诸多创新。例如,攻读非教育类研究生的学生需要在规定学制内,完成理、工科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的同时,修完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答辩,可同时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考虑到“国优计划”的课程任务较重,研究生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化学专业的研一学生于文洁是首届“国优计划”中的一员,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谈及入选,于文洁说,“一方面得益于自己本科所学就是师范专业,已修得不少相关学分,根据政策可以被计入研究生学分,这样可以减少自己入学后的工作量。此外,我还具备物理教师资格证和化学教师资格证,以及半年的教育实习经历。”
社会公众讨论比较热烈的是,名校“学霸”去中小学任教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业内人士分析,“双减”之后,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事实上对老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养水平的人投身教育,办好教育,是“国优计划”的初衷,让有潜质的青少年将来真正成为某一项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则是“国优计划”的愿景。
开班仪式现场,南京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等中学签署“国优计划”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操太圣介绍,一方面,南京大学“国优计划”实施双导师制,联合培养基地的名师也会参与到“国优计划”的培养中,成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国优计划”的学生会进入相应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与优质中小学探索“订单式”培养,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开通任教绿色通道……操太圣认为,这一系列从教激励政策,将有利于鼓励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有计划性地帮助他们在优质的中小学得到很好发展,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担任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通讯员/于玥晗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