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诗歌在当今时代下创作的全新思路,充分发挥童诗浸润心田的显著作用,探索诗教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实践模式,有效推动诗歌平台与美育品牌的创造性融合、创新性发展,12月16日下午,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主办的“童心里的诗篇”品牌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作协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已成功举办五届,共征集来自海内外8000余所中小学的诗歌作品共计45万余首,通过专家评审、作品出版、颁奖演出、音视频制作、校园巡演等项目的宣传推广,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表达梦想、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此次研讨会旨在根据少儿诗会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传播真善美内核,扩大和提升活动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会长陈义海说:“吸引了国内国外的数十万的儿童来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对于发扬中华诗学的这种价值,对于促进诗教应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后我们会在全国的影响,包括在海内外的影响这方面做更多具体的工作,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媒介的形式,不仅把孩子们心灵深处的那些美丽的诗篇推出来,同时要为文化强省发挥我们童字系列应有的作用。”
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就童诗创作反思、诗歌教育研究与展示平台搭建、历届作品集精选出版、儿童诗歌读本分级归纳、高校童诗研究课题申报、优秀诗歌作品双语翻译推广、外省宣传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议题与目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多个颇具前沿性与实操性的观点,既为“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活动回顾整理了历届成果中可补充与进步的内容,也为该美育品牌项目明确了未来发展规划与不容忽视的教育责任。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祁智说:“一定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关注世界、发现世界,然后收获到、感触到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不能让孩子去模仿,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可以参与指导,但不能过多地去干预,孩子有可能不成熟,但是他的那种灵光的闪现,是我们大人没有办法能够写出来的,所以要保护好我们孩子的童眼童心童发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说:“儿童诗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世界文化以及儿童自身的经验、乐趣 、情感进行一个共同的抒发,它是桥梁是载体,所以在诗歌当中,可以适当地注意一些节奏、注意一些韵律,同时把孩子生活的一些方式,通过我们一些诗歌的方法,像对比对照戏仿或者是寓言、童话,拼贴,各种形式都可以尝试着来书写童诗,并创新童诗。”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优秀诗歌品牌的建立离不开优质的童诗内容,也离不开正确的诗歌教育,更离不开庞大的创作推广平台。“童心里的诗篇”作为“童”字系列重要美育品牌项目之一,将立足江苏,辐射全国,着力打造融合内容、教育、宣传的多元化平台,完成诗歌赋予的教育使命。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陈小虎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