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苏大地天寒地冻,而在数千里之外海南三亚,气候依旧温暖如夏。最近,江苏一批批农业专家们,又像候鸟般飞往了三亚南繁基地,借助当地的适宜温度和自然条件,进行创新育种工作。
位于三亚林旺的江苏南繁基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随风摇曳,已经长至人的小腿高。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孟庆长正埋首在田间,一边查看玉米的出苗情况,一边详细记录下它的生长数据。
孟庆长指着面前的田块说:“田里面可能有将近1000多个材料,我现在要做的是看看有没有什么缺苗断垄。包括像这些杂株,你看长得很壮,明显跟其它的植株不一样,就要把它拔掉。这些材料都是为了配制2024年参试的种子,还有展示的种子用的。”
孟庆长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后进入江苏省农科院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十几年来,每年的11月至来年3月,他和同事们都要来到海南三亚对鲜食玉米以及饲料玉米进行加代繁殖,努力培育出受农户和市场欢迎的玉米品种。
“加上在海南繁育的这一代,我们可以一年三代进行亲本的选育,大概3-5年我们就可以选出来一个品种。在江苏南繁站的帮助支持下,我们现在又选育了一些适合加工用的小红花糯品种——苏科糯12,还有花青素含量比较高的黑甜糯玉米,就是苏科糯1505,这些品种就是香、甜、糯、软,很受消费者喜欢。”孟庆长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今年是江苏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农科院的专家们也在为选育适合该种植模式的农业“芯片”而不懈忙碌。
孟庆长表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也对玉米品种提出了要求,比如株型要紧凑一点,要耐密一点。穗子叫中等穗,因为密度高了,通风透光不太好。经过最近两年实验,我们在苏北,包括徐州睢宁、宿迁做了实验,我们的‘苏科玉076’,产量也比较高,适合复合种植。”
江苏秋粮以水稻为主,今年再次喜获丰收,好种子功不可没。在江苏省南繁基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团队的年轻人蔡跃和王闯这些天戴着草帽、穿着胶鞋,将写有材料信息的方形牌子插在水稻田里。
蔡跃介绍,他们还种植了团队培育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扬香玉200”,该品种兼顾稻瘟病抗性与高产优质,表现为稻米品质优、高产稳产、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等特点,今年刚刚通过江苏省审定。
蔡跃说:“‘扬香玉200’这个品种是通过分子育种策略,将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与优质高产优异基因有机聚合在一起,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23年刚通过江苏省审定,目前正处在示范推广阶段。这个品种最大的优点就是稻米品质能够达到国标一级,稻米外观晶莹剔透,香味浓郁,适口性比较好,同时能够中抗稻瘟病。”
水稻田边,水泥灌溉渠狭窄细长,清澈的灌溉水缓缓流淌。王闯说,近年来,江苏省南繁基地现代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配套了大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及植保无人机等农机器具,机械化、智能化大大减轻了劳作之苦,让育种工作更加事半功倍。
“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科技,比如像现在的飞防。以前大家都是传统的背药桶或者是弄个拖拉机去打药,一打好几天,而且正常情况下我们水稻生长期都是在夏天,温度都是特别高,真的是很苦。现在我们引进植保无人机就可以飞防,节省了好多的劳动力。”王闯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江苏南繁基地拓展南繁作物范围,构建形成了粮、经、蔬、油作物选育新格局,累计选育国审和省审水稻、玉米等新品种280多个,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品种支撑。
(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查多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