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为了和平的未来⑧】 十年国行公祭,从历史看向未来

2023年12月13日 16:09:59 | 作者:缪鹏程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057f8b1648514aae823b61c8df991985 47357308 2023-12-13 16:09:59 /a/20231213/057f8b1648514aae823b61c8df991985.shtml

  编者按:

  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从“一日”到“一年”;从“一馆”到“一城”;

  个人记忆,家族记忆,国家记忆,世界记忆。

  十年,我们守护着“不能忘却的记忆”,从记忆到共识,从共识到行动。

  江苏新闻广播特别策划:《十年!为了和平的未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今天,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十年国行公祭,我们从历史看向未来。

  

  今天,国家公祭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

  这里铭刻着全体中华儿女无比沉痛的一段集体记忆。

  2014年开始作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后,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数超百万,留下了海量的参观数据。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说:“当你走进这个特殊的场域,你会感受到历史的这种沉重,感受到历史的这种压力,当然也能感受历史的力量。所以我觉得,纪念馆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世界能够记住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连红

  今天,南京城内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同步举办悼念活动。

  “从一馆到一城”“从一天到每天”的转变已经实现。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对丛葬地的保护管理工作责任进行明确规定。17处丛葬地均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场所。

  “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定措施的实施之后,我们发现丛葬地的相关的保护管理工作,应该说得到长足的进步。”《条例》专家建议稿起草人、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博炜说道。

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杨博炜

  今天,防空警报声再次响彻城市上空,汽车停驶鸣笛,行人驻足默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它是一个国耻、国难,所以它不仅是南京一个城市的苦难史、灾难史,它更重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样一个耻辱的历史。这对凝聚国民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社会各界纷纷自发举行各种活动,在默哀和祭奠中凝聚向上的力量。从规模集体组织到自觉悼念,警报声里的默哀,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了一个民族的内心,凝聚着共同的责任使命,召唤未来的太平安康。

  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行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有决心和能力开辟国家的崭新未来。

  朱成山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我们就是需要吸取这样的经验,来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能够使我们的民族更好地凝聚力量,来实现我们民族复兴大业的目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 朱成山

  正义不被扭曲、国力更加强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才能永续。十年国行公祭,我们在不断的发展中纪念,在日益坚定的爱国情怀中缅怀,在珍惜和平中看向世界与未来。

  我们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更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让全体国民都形成一个共识性的认识,知道今天这样一个和平的局面来之不易,也看到了全世界愿意跟我们一起共同捍卫那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承受战争创伤的民族,以一个非常高尚的主题作为自己的回答,那就是和平的主题,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但是我们的主题是和平。” 南京大学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说道。

南京大学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 张生

  (江苏新闻广播/缪鹏程 编辑/赵梦琰)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