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其中,虾蟹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于21世纪初。历经30年发展,形成独具江苏特色的“虾蟹经济(一蟹四虾)”,总产值超500亿元,占全省淡水渔业产值的60%以上,在种质改良、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昨天(12月7日),我省在南京高淳正式启动2023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虾蟹混养耦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
记者从会上获悉,传统的虾蟹混养是通过在蟹池投放虾苗(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或原塘自留种虾(青虾、小龙虾)自繁自育的方式开展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由于苗种密度不精准、养殖容量难以控制、定向捕捞不成熟、技术耦合度低等问题,造成了混养品种产量低,增效不明显。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由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推广单位,协同兴化、高淳、扬中等地的地方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推广能力,组建了虾蟹混养耦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团队。
启动会上,项目推广首席、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焕根研究员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根据实施方案,项目团队将充分利用虾蟹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以“互利共生、效应互补”为原则,以“品质提升、环境友好、效益增长”为目标,开展虾蟹养殖“时空互补、多元协同”的有效耦合研究,创新“河蟹+小龙虾”“河蟹+青虾”“河蟹+罗氏沼虾”“一蟹双虾”4大类虾蟹耦合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同时研发相关配套技术,实现虾蟹养殖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智能化,达到物质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环境质量,为养殖生产增收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刘肖汉主任宣读了江苏省虾蟹混养耦合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成立文件,标志着由该中心牵头,联合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南京市高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扬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水产科研、推广机构,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共同组建的“江苏省虾蟹混养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实行“科研+推广”双首席制,整合全省水产科研、推广、企业等力量,加快虾蟹混养新技术推广应用。
会议同时为兴化、高淳、扬中三地的专家指导站,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中基地、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养殖水产专业合作社、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兴化市七里八乡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银桂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六个专家工作室授牌。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 通讯员/赵昕 花宇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