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3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前举办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一大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等人在名单墙前,向遇难同胞敬献菊花,同时为名单墙上的名单描新,缅怀逝者,祈愿和平。
初冬风萧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老人及其亲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夏天行、葛凤瑾等人依次献上鲜花、祭拜亲人。现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眼含热泪,94岁高龄的她脚步有些踉跄,却还是坚持着为历史发声、呼吁和平,“我现在生活很好,还有退休工资,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一定要和平。”
随后,大家一起为遇难同胞名单墙上的名单描新。夏淑琴的重孙李玉瀚也来到现场参加家祭仪式,年纪尚小的他努力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只为描新夏淑芬这个名字,“在描名字的时候,我描到了太婆的妹妹的名字,太婆失去了妹妹非常悲痛。从小家里人就跟我讲这些历史,听过很多遍,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86年时光过去,当年的孩童,如今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一遍遍回忆往事,一遍遍心痛落泪。如今89岁的刘民生老人,当年经历那场浩劫时才三岁。那个冬天的惨剧在他心中依然历历在目,就像他身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消退。
“日本鬼子开着卡车闯进了安全区,他把所有住在里面的人赶到操场上,户外天气又冷我就哭闹,一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吼叫着,在我的腿上刺了一刀。我永远永远记住这么一天。”刘民生说。
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这场暴行最有力的见证者,可时间的证人正在凋零。1984年,南京首次统计本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当时,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人;1997年,在册在世幸存者减少为1200余人;2006年,急剧减少到400多人;2017年底,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到今天,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平均年龄超过93岁。
依靠家族记忆的传承正被视作一条重要途径。2022年8月15日,南京市确定了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8月15日,确定了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传承历史、传播真相、传递信念,成为后辈们共同的使命。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儿子黄兴华,也是第一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世世代代不要忘记这一段惨痛的教训。作为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有这个责任来把这段历史向大家向社会来进行宣传 ,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一历史,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黄兴华告诉记者。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曹玉莉,是第二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她表示:“作为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人,肩负责任,把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所以我们要不忘历史。同时我们也期盼和平,期盼全世界和平,希望全世界人民幸福安康。”
(江苏新闻频道/范洁萍 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