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6日,阔别三年,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携两部经典舞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亮相苏州,并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呈现4场精彩演出。
作为俄罗斯芭蕾新名片,本次演出期间,舞团带来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尼娜》分别改编自普希金古典文学巨作和托尔斯泰文学名著。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是首次来华巡演的剧目。
《安娜·卡列尼娜》是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被无数人引为经典;而这部作品更是被列入中学生必读名著。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安娜·卡列尼娜》如是评价。
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艺术总监鲍里斯·艾夫曼表示,这部舞剧能够极其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的表达。“我抛开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所有的故事副线,将重点集中在了安娜、卡列宁和沃伦斯基的爱情纠葛上。”
艾夫曼认为,对爱和激情的渴求是一种人类本能,它促使女主人公奋起反抗当时的生活法则,让她的母性之爱沦丧,让她的内心世界坍塌,使她义无反顾不计代价地挥霍她的激情,向它臣服并最终为之毁灭。
芭蕾剧不是在讲述过去,而是在述说现在:剧中的情感超越时空并与现实相呼应,即使是现代的观众也能够被其唤起共鸣。剧团舞者高超的舞技与艾夫曼惊为天人的编舞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托尔斯泰小说的精神所在。
鲍里斯·艾夫曼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将文学巨匠普希金创作的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呈现为芭蕾舞剧。普希金笔下的英雄们被描绘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都市男女,他们所在发生社会环境巨变的世纪之交。
艾夫曼在音乐上的使用可能会让观众略感意外,他同时将柴可夫斯基的古典作品与斯特柯夫斯基的摇滚乐融入背景音乐中,这其中亦饱含了他的创作初衷。《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古典文学巨作的当代诠释。
1977年,鲍里斯·艾夫曼成立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舞团原名“列宁格勒新芭蕾舞团”),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舞团自创始之初,其艺术创作更新了俄罗斯古典芭蕾的概念,把芭蕾舞的情绪表达和戏剧冲突推至极限,被看作是一个编舞家的芭蕾剧场。
艾夫曼的作品通常选择文学著作和音乐篇章为基底,其创作方法的新颖性,以及身体运动语汇的大胆性,很长时间以来,艾夫曼的名字伴随着“不循规蹈矩的编舞”的声誉一起出现。
在20世纪七十年代晚期至八十代早期,舞团独特的作品风格逐渐成熟。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基于古典文学的瑰宝作品。编舞与舞团紧密合作,凭借既保持俄罗斯芭蕾流派严谨规范、技巧高超、善于抒情的底蕴,与电影表现手法融合的独特风格,震撼了每一名观众。舞团探索新的舞蹈流派和发展潮流,新作品包括《抗争》《愚人》《疯狂三月》《费加罗的婚礼》《传奇》《第十二夜》《大师和玛格丽塔》《凶手》等等, 这些作品均以精锐的舞蹈编排为特色,诠释芭蕾舞剧角色的激情澎湃的艺术造诣。
如今,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作品纷纷得到了来自欧美、亚洲、澳大利亚的芭蕾舞爱好者的簇拥和称赞:《我,堂吉诃德》《红色吉赛尔》《俄罗斯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海鸥》《叶甫盖尼·奥涅金》《罗丹——永恒的偶像》《卡拉马佐夫兄弟》《安魂曲》《夜色温柔》《柴可夫斯基》等芭蕾作品不仅展现了俄罗斯当代芭蕾艺术的最高水平,也蕴含着俄罗斯不朽的精神遗产和世界文化的智慧。艾夫曼芭蕾舞团不断用创新的方式诠释文化的内涵,带领着观众进入一个高雅的艺术世界。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耿昊东 编辑/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