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居住区是美丽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2022年度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名单出炉,全省有116个项目上榜。新增的这批宜居示范居住区改造成效如何?成为宜居示范居住区后还需做什么?
记者来到扬州东方百合园,去年该小区实施了更新改造。改造中,除了雨污分流、楼栋内外墙面和路面的出新、新建停车位、充电桩等常规内容,当地还根据居民反馈,实施了不少惠民暖心之举。扬州市邗江区石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浩说:“这边就是地势比较低,经常被淹,这次经过改造之后,我们加的两道排水管,保证水不会流到车库里面,经过两次暴雨检验,我们发现已经没有以前淹水的情况了。”
群众的满意度正是宜居示范的重要指标。在此次东方百合园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是政府“制定”,还要居民“点单”,真正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小区居民刘纬:“房子像新房子一样的,应该说我们的环境好了很多,我们住在这里更加舒适了,幸福感也更多了。”
据了解,江苏要求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建设的居住区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设。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规划师汤蕾告诉记者,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与老旧小区改造着重于补短板增服务的要求不同,美丽宜居居住区的建设提出的是“提品质、显特色”。
汤蕾说:“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住区的绿色化和海绵化,包括建筑节能改造建设、节能设施设备的使用,还有一些比如绿地建设的要求。第二是住区适老化,加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还要考虑全龄友好的要求,这个里面包括一些活动场地、活动设施、道路,还有建筑出入口的一些设计了。此外,还要体现在配套设施的完整性等。”
在无锡市滨湖区有这样一个安置房小区大箕山家园,通过改造小区增设了凉亭休闲座椅,还将原本的物业用房改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提供的爱心义剪服务,尤其受到居民们的欢迎。志愿者朱师傅每个月都来为社区里的老年人免费理发。“其实差不多有两三年了,一般的上午有时候一天有时候半天。”朱师傅说。
居民严惠娟:“社区为我们老百姓腾出来个免费服务的地方特别好,我们特别满意,理发师傅技术特别高,为老服务挺好,服务态度也好,社区工作人员也好。”
不仅如此,江苏还鼓励各地跳出小区“围墙”,开展组团改造、住区街区一体化改造,今年,无锡小娄巷、风光里、西园里、桃源、惠峰等10个片区正在试点连片改造,让居民在连片更新中提升获得感。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江苏已累计创建679个宜居示范居住区。不过,宜居示范居住区的创建并不是终点,为进一步激活城市片区活力,让更多群众享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江苏将重点围绕适老化、海绵化、绿色化、智慧化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规划师汤蕾:“第一个就是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现在我们都提社区嵌入式服务,要按照现在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先把这些要补齐完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保证住区的安全性。第三还要推进一个智能化的服务,比如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起来,能够建设一个智慧物业的管理平台。第四强调健全社区的治理机制,要做到‘共同缔造’,因为它涉及到很多低效空间的再利用,涉及到这种居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要听取这种群众的居民的意见。此外,更加要体现一个运营的思维,要赋能一个社区的经济,主要是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多元主体能够参与到完整社区的投资建设中。”
(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扬州台 无锡台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