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2月初在南京举行。在全球智能制造即将再次聚焦南京之际,南京“智造”再传喜讯:4家企业入围工信部日前公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10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截至目前,南京共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其中多家企业将在本届大会上精彩亮相。
企业提质升级,助力“智造”强市。在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举办前夕,记者走进“国字号”示范工厂,探访智能制造如何赋能制造业提质升级。
“国字号”各有绝活,数据凸显“智造”成效
“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生产智能化率达90%,实现产能翻番的同时人员下降3.2%,全厂区实现AGV智能转运,转运效率提升100%。”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连串数字展示“智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近5年来,南瑞继保生产周期缩短25%,产品质量一次通过率达99.8%,实现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
走进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玻璃粘接机器人、钣金机器人、包边机器人、丝杆机器人等“机械手”,正按照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下达的指令,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道工序。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车间的数控自动化设备应用率已达70%以上,其中,机器人设备应用达30% 、数控自动化设备联网比例达92%。
智能化改造让企业获益良多。康尼机电的生产效率提高5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30%。
作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也是“智造”的佼佼者。该公司对设计工艺、仓储管理、物料配送等环节进行了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流程的各环节换装升级,生产设备自动化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省人力、省时间、省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中车浦镇已实现所有产线平均生产效率提升7.7%,组装、装配作业单车生产效率提升40%,数控中心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3%,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5%。
示范工厂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广普及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智能示范工厂,当生产订单下达后,信息系统自动按顺序将物料推送到前台。物料放置到AGV后,由AGV运送到各个工位,通过机械手装配到所需位置,再通过拧紧机器人实现拧紧。
针对机器人本体总装工序,埃斯顿采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实现了装配无人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南京除了有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累计入选1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打造了27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3家省级智能车间。
示范工厂引领,智能制造理念、技术加快向上下游产业链推广普及。
南瑞继保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视觉检测、5G通信等新技术,从元器件入厂到产品出厂试验全过程生产智能化,其柔性智能制造模式在人机协同制造、智能仓储、精准配送、车间子智能排产、质量精准追溯、在线运行监测等多个场景,被上下游11家供应商借鉴应用。
中车浦镇在数字化研发体系中,工艺设计人员对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进行交互式定义和分析,从而使装配人员能更加直观、准确、高效地完成装配工作。
通过工业机器人智能示范工厂建设,埃斯顿将建成年产机器人本体9000台和工程配套设备6000 套的生产能力,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7.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1.7%,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5.8%,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1.4%。
借助“东风”,“老树发新芽”“新枝成大树”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锻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南京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顺势而为,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大力培育服务机构,对内围绕智能装备及自动化产线、工业软件等8个方向,先后面向全市征集遴选2批90家智改数转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全栈式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对外招引华润数科、国机数科等大型央企和字节跳动等国内数字化转型头部企业落户。
此外,南京还分梯度建平台,赋能数实融合;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大智改数转投入,推动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合作。
智能制造渐成制造业企业驰骋“利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掀起广泛热潮。
自2016年以来,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南京连续举办了7届,借助“东风”,南京全力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老树发新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水平起步建设数字化工厂车间“新枝成大树”。
“紧盯2个环节,即指导企业协同推进财务、办公、人力资源等管理环节数字化,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打消3类顾虑,即着力帮助企业算好转型成本效益长远经济账,让企业“愿转”;着力壮大软硬件和人才科技服务供给,让企业“会转”;着力整合发挥政府、服务商、企业三方合力,让企业“敢转”。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通讯员/马千里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