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来!看作家杨芳的高考“下水”作文:《讲有“温度”的故事》

2023年06月08日 17:27:10 | 作者:明玉花 | 来源:荔枝网 | 点击:正在获取...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e573cd0f0a64e7fb3638054e86f166c 46190940 2023-06-08 17:27:10 /a/20230608/3e573cd0f0a64e7fb3638054e86f166c.shtml

  每年的高考作文引发关注,今天(6月8日),记者特别邀请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杨芳,写出高考“下水作文”,一起学习起来!

  江苏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杨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散文和诗歌散见各类报刊,著有散文集《那条巷子并不长》。近年来,发表各类新闻报道千余篇次,获全国、全省各类好新闻作品奖百余篇次。

  讲有“温度”的故事

  杨芳

  “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文化不同、思维迥别、见识殊异的读者阅读同一故事,会产生理解、收效、感触不一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善作善成,讲出能触及灵魂、激发共情、振奋精神的故事,讲出能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濯洗后,仍会从内自外地散逸出特有“温度”的故事。

  只有浸润文化历史“温度”的故事才能源远流长。翻开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不难发现能历经千淘万漉成为文化富矿中的饱满珍珠,而不是沦为撒入文化粮仓中细碎砂砾的故事,就在于它是不是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一部《道德经》囊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短短五千言字字珠玑,“金句”俯拾皆是,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充盈着中国文化温度,因此成为了流布世界的为政为人为事为学的“宝典”。

  只有感知人民冷暖“温度”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下忆舍弟》的两句话赛过凄婉的描绘、苦难的铺陈,安史之乱造成的萧索凉悲让人读之哀恸,情难自已。虽时隔近一个世纪,但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却让人体悟到了中国红军传递给老百姓的温暖,润物无声地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路遥的《平凡世界》深情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人的形象,更让我们从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处触摸到了普通人身上可感可触的温度和力量。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拾掇起两次援藏工作期间的些许事迹,勾勒出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的伟岸形象。

  只有书写时代发展“温度”的故事才能活力四射。一部《人民的名义》还原反腐生态,让剧本照进现实,彰显了我党清除一切危害肌体毒瘤的决心信心。一部《山海情》用戈壁滩上宏大且温情的故事讲述了山乡巨变的故事,奏响了脱贫攻坚的凯歌。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人世间》都用生动的艺术叙事,让我们见到了“自己”,小人物“生活史”呼应着大时代“创业史”。

  移动互联技术倍速运转的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泥沙俱下,林林总总的故事“百花争妍”,但只有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才能成为民众甘之如饴的精神给养,而不会化作流量经济年代的过眼云烟。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编辑/汪泽)

标签:正在获取...

来源:荔枝网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