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6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联合发布了《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以“残疾人就业”为主题,通过“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附录”五个部分,回顾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就业支持、就业形态的发展历程,对残疾人就业服务与支持、残疾人就业模式、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进行深入讨论,对残疾人就业中的特殊群体视力障碍者、心智障碍者和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动态进行全面剖析,并围绕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背景和零工经济新形态四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案例篇”介绍了上海市、南京市、厦门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发展的区域经验,呈现了民间咨询机构、农村社区等多元主体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实践探索。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里的数据显示,2011—2020年,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52.4上升为77.2,增长了24.8个百分点;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47.8上升为84.1,增长36.3个百分点;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52.8上升到76.7,增长23.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81.6 万人,比2020年新增了40.8万人。
按就业类型分,其中按比例就业 81.8 万人,集中就业 26.8 万人,个体就业 63.5 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 14.8 万人,辅助性就业 14.3 万人,灵活就业 (含社区、居家就业) 250.3 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 430.1 万人。
“发展指数是我们根据残疾人工作的10个方面,比如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服务等,形成的一个数据评价指标。残疾人他融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就是就业,就业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选择了残疾人就业这个主题。”《残疾人蓝皮书(2022)》副主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李泽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多元化态势,除传统的集中就业模式外,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网络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多元化模式发展迅速,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残疾人蓝皮书》已连续5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形成了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整体判断。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郭新文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