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2020年,江苏镇江启动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这是当地首次全面摸底调查。经过2年时间,目前调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已经摸清了该区域的陆域生物“家底”,接下要将继续对水生生物进行摸底调查。从目前的成果来看,人们已经很惊喜了,因为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里的宝贝远远不止长江江豚!来看看还有谁?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534种陆生物种
近日,《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对策示范研究成果报告》通过专家组验收。由15人组成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组,耗时2年,通过实地探查、在野外架设红外相机等方式,对16.62平方公里的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及岸线湿地范围进行观测。共发现陆域野生动植物534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272种、两栖爬行动物11种、鸟类128种、哺乳动物11种、陆生昆虫112种。
“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天鹅、鸳鸯、黑翅鸢、白琵鹭、震旦鸦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野大豆。这里面我特别要提的是白鹤,往年并没有在镇江境内出现过。2021年1月白鹤‘吉吉’一家也是“网红”,在保护区焦北滩(区域)停留1周之久。去年11月,我们又在同样的位置发现了一群白鹤,估算有15只左右。”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召根告诉记者。
白鹤们青睐的焦北滩区域,也是这次调查中发现,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一块区域。研究人员介绍,该区域具有次生林、湿地、内部河流等多种生境类型,比起保护区其他区域,这里的生态修复程度高,人为活动干扰很低,所以成为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王召根介绍,这次的摸底数据,将成为保护区接下来工作的科学依据:“具有参照意义,以后的调查会以这个为基数,有没有增长或者增长的幅度有多少,有一个基础的对照。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保护区除了长江江豚这一旗舰保护物种外,陆域湿地范围还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也亟需我们关注和保护。”
长江江豚数量和发现频次较往年大幅增加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对保护区内的水生生物进行摸底调查。目前来看,长江江豚被发现的数量和频次比以往大幅增加。“基本上每次巡护都能看到长江江豚。我们刚刚启动保护区水生生物的调查,包括长江江豚、鱼类,还有水生动植物的调查。明年11月我们将有一个全范围的数据 ,一个更科学的总量,到时候告诉大家。”王召根说。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范洁萍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