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科就诊人数激增、ICU病房满员、全院各病区收治人数与日俱增!在这个特殊时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全院一盘棋,急诊、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与全院各科一线医护人员搭配协作,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资源,扩充床位,优化救治流程,对来院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面对困难,医务工作者上下一心,始终坚守在医院各个工作岗位,保持全院各环节高效有序运转。一批又一批“阳康”医务人员奋战在救治一线,用生命护佑生命,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
“前仆后继”的工作模式
逸夫医院ICU病区短期内患者满员,但是人手紧缺。“现在大家都病了,我再继续坚持坚持,如果高热了再看有没有人能替,大家都不容易。”医护人员陆续发高烧,有的人上班走路都在晃,撑不下去了就由暂时没发烧的顶上去,等退烧了再上。医护人员就是采取这种“前仆后继”的工作模式,奋战在临床一线。
高热,肌肉酸痛、浑身没劲,甚至鼻出血。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是带着症状不适硬扛。但是大家相互合作,相互鼓励,靠着一股劲坚持在临床一线,托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缺药,想方设法“抢”药源
开药量激增,缺药。面对空前巨大的用药缺口,逸夫医院药学部邹一帆每天都要在不同的供货商中寻觅医院需求的药,电话不停,搜索不断,每天工作到深夜,在“绝境”中“抢”药源。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开药,逸夫医院药学部增设发热门诊药房。在开药量激增的压力下,急诊药房组长盛媛不断在两个药房奔走,平衡药品储备,人力不够就充当“救火队员”。而此刻,她3岁的孩子正在手术期间,盛媛未曾有时间去探望一眼。
你感染倒下了我来顶,药学部的同事们带着高烧不适坚守在岗位上,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组长徐玲拖着未康复的身体坚持着工作,被感染的人怕在密闭空间内传染给其他同事,工作期间不说话,不喝水,不吃饭,承担着平常两倍的工作量,靠意志撑到每天下班。
“做好医院药品保障及药学服务工作,做到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药学部坚定地与一线医护人员站在一起,坚守阵地,共担风雨!”
“阳”了的孕产妇收不收?收!
孕产妇是特殊的群体,在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下,逸夫医院妇产科响应医院要求,对于需要住院,即将分娩的孕产妇,妇产科坚决做到应收尽收。一位42岁的高龄孕妇产前发高烧,自测抗原阳性,焦急万分,她发信息询问妇产科朱宏主任,“我‘阳’了,如果住院可以去逸夫吗?收不收?”
“收!”朱宏主任回复。
“最近的疫情让众多临产孕妇十分焦急、焦虑,我们常常半夜收到焦急的孕产妇发来咨询信息。”
为了保障孕产妇的安全和平安分娩,优化防疫措施后,逸夫医院妇产科在医护人员严重减员的情况下,门诊、病房、产房无缝衔接,同时为分娩前出现发热、咳嗽的孕产妇给予心理支持、生活指导,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医疗支持。
关键词:“挺住!”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的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相关问题,逸夫医院呼吸科门诊量激增,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医护人员带病上岗,坚守一线。
呼吸科陈晓林主任发着烧坐诊,连续接诊,仅一个上午就要接诊一百多个病人,厕所都没时间上。
一位气喘咯血患者因感染新冠病毒,未按要求规律服药,劳累后再次咯血,氧饱和度骤降,情况十分危急。陈晓林主任立即联系同样发高烧在家休息的介入科吕益忠主任,此时的吕益忠主任已连续发烧多日,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快速赶到了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
这样“轻伤不下火线”的情况在逸夫医院正时刻上演着。
耳鼻咽喉科在医护人员几乎全部发热的情况下为保证科室正常运转,顶着高烧坚守一线。工作群里一句句“我没问题”“申请返岗工作”是医者仁心的真实写照。
“我来接穿刺台,你下班吧!”
“我帮你一起把水清掉,要不然你们夜班怎么办啊!”
“孙老师,你赶紧回去睡觉,我怕你马上就要晕了。”
“我走了你肯定忙不过来。”
这就是逸夫医院输液室护士们近来每天的对话。
随着社会层面感染阳性患者的不断增多,输液室输液量与日俱增,日输液量创下一个个新的纪录。
然而人员不足成了当下输液室最大的难题。
日间病房的李家米主任得知消息后首先提出手外伤的病人优先收住骨科病房,确保所有值班的护理人员全身心优先服务急诊输液病人。
护理部金利玉主任和胡大玲科护士长得知情况后更是第一时间主动调配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前来支援,共同克服输液室难关。
赵玉梅护士长更是舍小家为大家,撇下自己两个生病的孩子,在科室加班配水,穿刺。
晚上医院值班的护士长,只需一个电话,就立马放下手上的事情前来帮忙。
休息不舒服的小伙伴来医院就医,看同事太忙不舍,自发换衣服先帮忙再看医生。
……
在逸夫医院这些让人破防的事情随处可见。
他们说:“为了患者,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三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迎战一次次疫情“大考”,用热血和身躯彼此鼓舞,用医者仁心的信念与情怀守望相助,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定地扛起疫情防控的重任。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编辑/赵梦琰)